来源:传媒一线
自古以来,各行各业的员工都有吐槽领导、抱怨领导的传统,广电也不例外。尤其是当下,广电行业正处于转型期,员工向台长们丢过来的屎盆子更是一波接一波。
台长呢,自然会很忙,忙规划、忙改革、忙管理,除此之外,还得忙着接一接“屎盆子”。
那么,大家都在抱怨什么呢? 我们姑且先来看看都有谁在抱怨。
大致有这么几种人:
实力摔锅型:这些人最是烦人。干活不多,胃口却是不小!看别人拿的钱多,羡慕;看别人的活儿少,羡慕;看别人职位晋升,羡慕;总之,别人的都好,全世界就我没有被公平对待。怨谁,怨领导!
无处发泄型:这部分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辛苦耕耘,想要做出成绩,奈何体制僵化、机制不顺,现状总不如人意。没办法,领导成了最好的吐槽对象,但吐槽归吐槽,未必走心。
责任心爆棚型:这种人还是值得尊敬的。他们一心为事业,勤勤恳恳工作,想尽办法为单位的发展献计献策,但总有无奈无法实施,恨不能亲自上阵。只怪一怪领导缓解悲愤。
当年,黎元江在谈起广州日报的发展时曾言:当传统媒体处于转型期时,一把手在其中会起到一半到四分之三的作用,正所谓一把手决定传统媒体转型的成败。确实,对于如今的广电来说,台长对广电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那么,要想在这个关键时期带领广电突出重围,台长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呢?
既然有这么多的不满,什么样的台长才能合大家的心意呢?
1、坚定果断的魄力
没有魄力的领导不适合如今的广电。
广电亟待转型,转型就意味着资源和利益的重新分配,意味着要去动一部分人的蛋糕,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这是个得罪人的活儿,没有魄力的领导轻易不敢动。同时,广电台长的身份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多是体制内领导,公务员身份,一部分还是从其他单位调任过来。 曾有台长这样说:“改革不改革我不关心,我在电视台估计也就待个一两年,到时候就调走了。靠职称拿的工资也不少,没必要那么大费周章,搞得吃力不讨好。”这样的“不作为”台长自然不在少数,表面上明哲保身,实际上却是在拖后腿。
如今,转型改革已经是广电逆袭的最后机会,关键时期,如果领导没魄力和决断力,麻烦您趁早找找下家,不然活该被扣屎盆子,臭了自己,害了大家。
2、“外圆内方”的政治头脑
广电作为新闻宣传部门,需要一个有政治头脑的领导。所谓“外圆内方“,即对外要圆滑,像油;对内要透彻,像水。对外,满足上级要求、协调外部关系、同时争取有利资源为广电自身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深刻透彻地把握中国传媒行业的特殊属性,看清媒体行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懂政治懂媒体懂业务,合理调配内部组织关系,充分调动广电系统的生产力,以适应传媒大环境的变化。此所谓外圆内方。
3、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广电的台长不但要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同时也应是一个优秀的商人,要拥有商人般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随着传统媒体转型逐渐进入深水区,广电媒体的市场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媒体的掌舵者们应当跳出单一的传媒业务层面,以更高的高度去俯瞰市场,寻找和布局适合广电发展的市场机会。
4、知人善任的判断力
一直以来,广电行业都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同时也是人才流失的重灾区。这几年,电视台就像新媒体行业的人才培训基地,给他们输送了一波又一波优秀的干将。他们离开广电的原因也很简单:钱少、不被重视、有劲儿使不出。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广电行业亦如此。在这里,台长就要去扮演这个伯乐的角色,去发现员工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安排适合的岗位和工作,让他们的潜能无限的发挥。
5、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在广电工作,别太拿自己当领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的台长就是给所有员工打工的。我们不难发现,但凡是凝聚力强、干劲儿十足的团队,都有一个能与员工共进退的领导,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是一个台长赢得人心、激发团队斗志的法宝。如果真把自己当了领导,摆起领导架子,那可就真的离员工的心越来越远了。
这五点看起来简单,但还真不一定谁都能做到。那些连这几点都做不到,身在曹营心在汉,天天期待调离的台长们,在这里也深深祝福你们美梦成真!
话又说回来了,其实在这个非常时期,凡是能坚持在广电系统当台长的领导,我们都没有理由去抱怨。他们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但他们选择了与广电共进退,这其中的压力是很难想象的。有人曾开玩笑说:如今的台长们,干得好了,累得进医院;干不好了,很可能进法院。工作之余,还要时不时地防备着员工的匿名信和小黑状,想想也是苦涩。
所以,广电的员工们,如果你有幸遇到了一位很不错的台长,那就把不满变成建议,把抱怨变成动力,踏踏实实跟着干吧。
毕竟,前途是闯出来的,不是靠嘴说出来的。
至于那些顶着“屎盆子”勤勤恳恳耕耘的台长们,请别心急。
员工抱怨,说明你的员工还有一颗想上进的心,值得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