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梅园 来源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7年上市企业中首次出现“国家队”,首次出现新三板转板企业。境内上市出版发行企业总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总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
年报显示,2017年上市出版企业加强出版导向和质量管理,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营业绩继续保持稳中向上的趋势。
截至4月末,所有境内上市的出版发行企业均发布年度报告,包括中国出版、中国科传、凤凰传媒、中南传媒、中文传媒、皖新传媒、山东出版、新华文轩、长江传媒、大地传媒、南方传媒、时代出版、读者传媒、出版传媒、新华传媒、城市传媒、天舟文化、中文在线、新经典、世纪天鸿、掌阅科技21家企业,其中沪市17家,深市4家。
据不完全统计,21家上市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072.12亿元,同比增长5.82%;净利润118.65亿元,同比增长7.36%;净资产1142.4亿元,同比增长12.72%;总资产1752.9亿元,同比增长9.39%;净利润率达到10.39%,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1家出版上市公司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夯实主业基础、拓展新的增长点,稳中向好,总体呈现五大特征。
1、政策利好资本助推,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2017年,中国出版产业资本结构、市场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受新股审核进度逐步提速的利好,中国出版、中国科传、新经典、掌阅科技、山东出版、世纪天鸿等6家出版企业在沪深两地上市,为历年最多。
2017年上市企业中首次出现国家队,首次出现新三板转板企业。尤其是中国出版、中国科传两支出版“国家队”的上市,将中国极具品牌影响的出版机构带入资本市场,成为2017年度出版业最重要的资本事件。
受此影响,上市出版类企业阵容大幅扩大,企业类型也更为丰富,大体能代表中国出版的基本面。据统计,境内上市出版发行企业总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总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分别超过2016年的905.98亿元、91.46亿元,实现了“十三五”规划开局以来的连续增长。
出版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均同比放缓;增幅低于沪市上市企业整体14.46%、18.55%的增幅,低于深市上市企业23.46%、20.58%的增幅。21家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总资产等多年来持续平稳增长,营收增速普遍放缓,净资产收益率略微下降,净资产增长率创数年来新高,主要是由于2017年有多达6家企业IPO。
上市扩容的同时,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整体格局发生了微妙变化。从营收这项关键指标来看,中文传媒、凤凰传媒、中南传媒、长江传媒4家破百亿,仍位于第一阵营,长江传媒由于物资贸易收入的锐减,总营收从第一降到第四。
从营收、利润率和净资产这三项指标来看,中文传媒势头强劲,三项指标均保持增长,营业收入超过第二名近2成,净资本、净利润的增幅超过两位数,按照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发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的排名计算方法,中文传媒已跃居上市出版企业第一(用营收、利润、净资产、总资产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第二阵营主要是营收在40亿~100亿元区间的出版企业,也是中国出版的生力军,今年新增了山东出版、中国出版两家,总数达到7家。
2017年境内上市出版企业经营情况
2、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打造长销畅销作品
从出版主业来看,各上市出版企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发展模式,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是抓主题出版、重大出版,更加强调社会效益;二是抓结构调整,更加强调精品力作;三是抓质量效益,更加强调长销畅销。
2017年是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办法出台、试点的第一年。各出版发行企业将主题出版、重大出版作为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中国出版为迎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组织策划200余种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并充分发挥总经理办公会、总编辑例会等工作机制,强化导向管理。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出版投入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
重点出版物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传播正能量的同时,还强调出优质精品。各企业推动精品出版战略,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中南传媒进一步改造现有事业部、工作室,构建员工创业平台;引入策划人和策划公司机制,嫁接传统编辑部,将有关编辑部改造成相对独立的具有合伙人性质的事业部;以品牌板块建设为核心,将事业部打造成机制灵活的“轻骑兵”。通过上述动作,进一步激活图书出版创造力。新华文轩则制定了 “振兴文轩出版实施方案”,加大对出版资源投入,推行“赛马机制”,出版社之间看谁跑得快、跑得好。
出书不仅要叫好,还要叫座。各企业将提质增效,打造畅销书、长销书作为出版优化的重点,成绩喜人。
如中文传媒2017年销量5万册以上的图书达287 种,同比增长47.18%;销量10万册以上的图书有138 种,同比增长68.29%。其中《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突破2500万册。2017年度新经典更是以0.16%的动销品种取得了1.36%的市场占有率,码洋品种效率达到8.5,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年度发行量10万册以上的图书共计64种,其中发行量突破百万册的有8种。
3、终端体系继续下沉,拉动销售持续增长
发行终端是出版发行机体的血管,其畅通与否决定着行业的健康程度。
从年报上看,在同时拥有出版和发行板块的企业中,发行收入占据较大比重,也是各单位升级改造的重点——一是对发行系统进行结构重组,二是将终端持续下沉到乡镇,三是打造新型的综合消费体验品牌。
南方传媒营收、净利润、净资产三项指标均强劲增长,尤其是利润增长了近50%,大部分贡献来自于对广东新华的完全重组——其6.11亿元的利润中,2.2亿元来自于广东新华。这次作价近12亿元的重组可谓物有所值。
凤凰传媒在2017年设立“凤凰新华”法人主体并完成全省子公司的吸收合并,减少内部产权层级,实现法律、财务、税务、资产权证、人力资源、经营业务等全方位的平稳过渡。
如果说中心店面是各企业的渠道主动脉,校园书店、乡镇书店、文化驿站等则是各出版发行集团发行渠道的毛细血管。2017年各出版发行集团将终端不断下沉,疏通末端。
2017年南方传媒将校园书店由74个增加到100个,乡镇书店(包括文化驿站)由29个增加到48个,网点净增加45个,通过多渠道覆盖拉动相关教育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中原传媒尚书房社区书店有4家新店开业,与70余所学校完成校园书店建设签约实施。中南传媒2017年新开业的校园连锁书店更是高达165家。
此外,中高端文化综合体和体验型书店也是各企业发力的重点。如辽宁出版传媒全力推进“北方新生活”大型文化商业综合体建设,并进一步在全省14个市推广。2017年皖新传媒全球首创推出“阅+”共享书店模式,读者只需缴纳99元押金就可免费把书从书店带回家。
城市传媒则结合自身在美食出版领域的品牌优势,开设全国独一无二的BCmix美食书店,并联合发展当当BCmix书屋;与京东签署战略协议面向全国开设京东之家·BCmix。长沙王府井店、成都店、昆明店、宿迁店、京东北京总部店等10余家复合型文化消费空间相继开业。
4、资本运作风生水起,转型融合不断深入
为培育产业新动能,提升运营效益,各上市企业积极利用资本手段,包括投资并购、设立基金以及设立财务公司等。
财务公司的设立对于盘活企业内部资金,增强融资能力,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早已尝到甜头的中南传媒,2017年其财务公司产融结合的支持优势和资金聚合的效益优势进一步体现,金融服务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22.66%。2017年时代出版谋划出资4亿元与控股股东安徽出版集团共同设立财务公司,中文传媒也将公司将努力积极推进财务公司组建、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
“上市公司+PE”目前已逐渐成为上市出版企业的标配,对于其追求高额的财务回报、多元产业延伸和灵活的发展策略,都是不错的选择,不断有新的出版企业参投、设立新的基金。
2017年,时代出版出资2.2亿元参投安徽安华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出资1亿元与深圳前海天和文化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深圳时代天和文化产业投资中心;出资490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杭州骅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南方传媒发起设立了第一支市场化运作的并购基金,总规模为5.05亿元,首期到位资金1亿元。新华文轩则发挥“文轩投资”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截至目前已形成8支基金的基金群,管理规模11亿元。
5、“一带一路”带来机遇,国际市场空间广阔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上市出版企业积极践行国家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版权输出、海外基地建设、资本输出等方式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着力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力。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版权输出呈爆发增长态势。如中国出版2017年版权输出1111项,同比增长逾30%,“一带一路”沿线在输出总量中占比高达87%。凤凰传媒向非华语地区版权输出290项,较2016年增长32%,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数增加30%。
上市出版企业不仅依靠版权输出“走出去”,更加注重通过机构落地等方式“走进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17年中国出版旗下的中译出版社在BIBF期间与“一带一路”沿线6国的出版社共同成立名为“中国主题”的国际编辑部,聚焦中国当代文学以及社科类图书,中外双方根据目标国的文化及读者需求提出选题,共同策划中国主题的图书,以多语种出版讲好“中国故事”。
2017年中原传媒旗下中原文化海外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比什凯克分中心暨“云书网”首家海外地面店建成投入运营。天舟文化则以人民天舟为载体,以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加大资本“走出去”的步伐,全面落地灯塔出版社、摩洛哥分公司、摩洛哥天舟书院,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