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金夏玲 编辑丨朴芳
近日,王俊凯工作室及粉丝手撕《高能少年团》节目组,“王俊凯删博”“王俊凯工作室要求道歉”“高能少年团向王俊凯道歉”等话题被刷上热搜榜。
原因是节目组通过恶魔剪辑,将王俊凯定位为体力不支、需要帮助的“废柴”形象。王俊凯此次的遭遇并非个例,其他综艺中也存在“恶剪”,似乎通过剪辑制造“冲突点”已经成为综艺节目中常见的手法。
那些年“恶魔剪辑”的综艺
《这就是街舞》是优酷与爱奇艺对打的一档节目,节目导师为易烊千玺、罗志祥、黄子韬与韩庚,可以说导师们自带流量,足以会带来较高的关注度。
但是,节目播出的第一期就被易烊千玺粉丝“讨伐”,因为“恶魔剪辑”将易烊千玺塑造成实力弱,犹豫不决的“小孩”形象。
之后节目组又将“魔爪”伸向黄子韬、韩庚和罗志祥,韩庚团队与罗志祥被迫发声,要求道歉。节目组道歉次数过多,导致观众将其称为“这就是道歉”。
《演员的诞生》是浙江卫视推出的首档演技合作比拼节目,但是不论宣传还是节目都离不开“恶魔剪辑”,网友称之为“戏精的诞生”。袁立因《演员的诞生》中的表现被网友吐槽“傻大姐”“精神病”,广受网友诟病。
之后袁立在微博手撕节目组曝光节目黑幕,矛头直指节目组恶意剪辑。对此广大网友也发声力挺袁立,抨击节目组。
《花儿与少年第二季》被网友戏称为“最尴尬旅行团”,旅行团成员许晴、郑爽、宁静都被恶意剪辑,从而使许晴、郑爽、宁静都饱受争议。而且通过“恶魔剪辑”将团队中的矛盾放大,制造了大量的“冲突点”。观众对这种“冲突点”较多的内容产生了抵制心理,节目的收视率持续走低。
还有许多综艺如《偶像练习生》《中国有嘻哈》《声临其境》等都存在类似的问题,那么综艺节目“恶魔剪辑”为何会受到青睐呢?
“恶魔剪辑”好营销
不知从何时开始,各大综艺中都会有流量明星坐镇,这些流量明星本身就带有较高的关注度,而他们也正是“恶剪”的首要选择。就如《花儿与少年》郑爽、《高能少年团》王俊凯、《这就是街舞》易烊千玺、《奔跑吧》鹿晗和迪丽热巴等等。
“恶魔剪辑”可以制造流量明星的“话题点”,包括性格、cp等。这些话题被网友广泛讨论,就能够提升节目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如《奔跑吧》在前几季打造出了“陆地夫妇”的官方cp。
虽然强行cp引发了鹿晗和迪丽热巴粉丝的“大战”,但是从节目的整体收视、网络点击量、微博话题度来看,《奔跑吧》打破了“综N代”收视低迷的魔咒。
《高能少年团》节目的设定像是“极限男人帮”和“奔跑家族”的集合,但是节目形式并未有太大的创新点。甚至第二季播出前期都没有太多宣传,如果不是王俊凯工作室及粉丝手撕节目组,会有多少人知道其第二季已开播?节目后期“恶剪”使得粉丝群起而攻之,虽然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但是营销目的已经达到。
艺人“反击战”打响
越来越多的综艺都贯彻“恶剪”制造话题,对艺人形象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导致艺人团队“反击”。
从目前《这就是街舞》《高能少年团》都可以看出,综艺“恶剪”使艺人形象受损,不仅粉丝怒撕节目组,而且其艺人团队也会在第一时间维护艺人形象,要求节目组道歉。
就如韩庚团队发表声明,而王俊凯工作室直接表明:等待问题解决,否则暂停节目的录制与宣传,王俊凯本人以及TFBOYS成员王源、易烊千玺都删除了宣传《高能少年团》节目的微博。
之后《高能少年团》节目组发布道歉声明,王俊凯粉丝表示不接受。并且由王俊凯后援会组织集体抵制节目,不在@高能少年团微博下方评论、转发、点赞。据笔者了解,在此之前@高能少年团有关王俊凯的微博下方评论、转发都不少于5000。但是目前关于王俊凯的微博下方评论、转发不超过500,粉丝“反击战”正式打响。
在王俊凯之前有很多艺人都曾有过“反击”,但是由于王俊凯粉丝基数大、工作室态度强硬成为了艺人“反击”战役的打响者。这场战役的核心为制作方后期“恶魔剪辑”,“休战”的前提是互相尊重、互利互赢。
摆脱“恶剪”,打造高质综艺
“恶剪”之所以广受推崇,是因为制作方可以进行低成本、高回报的营销。于是在后期中刮起一股“恶剪”热潮,导致综艺节目的形式和内容都趋向同质化。
“恶剪”只能获得一时的热度,而节目内容才是节目永久生存和保鲜的保障。《奔跑吧第二季》中节目组结合中国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与前一季不同的“恶剪”cp营销,这一季的格局较大,更加注重内涵的丰富。
从收视率、点击量来看,这一季的“跑男”并没有印证“综N代”收视下降的魔咒,反而表现很亮眼。
《极限挑战第四季》开播第一期,以1978年的历史为背景,打出“知识改变命运”的主题,以“娱乐+深度”形式向受众展现那段真实历史,这样的格局和深度才是综艺所应该具有的。
现代观众已经不满足于单独的娱乐,而开始注重其包括的内涵,在这种大环境下从“娱乐至死”转向“内容为王”,更能够契合受众。这就要求综艺制作方不能只追求利益,更应该注重节目流程和内容的设置。如:综艺节目中的“冲突点”也要建立在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制造,这样才能使观众、艺人和粉丝信服。
综艺“恶剪”之风一时还不能够完全消失,但是随着艺人“反击”、粉丝抵制、观众“疲劳”,最终导致收视低迷、点击量骤降等后果,将会引起制作方的反思。优质综艺的探索我们仍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