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总编张永才的职业经历
张永才与《重庆时报》的柳祖源其实均出自早年有着“中国都市报之父”之称的《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帐下,二人为同根同源师兄弟,且均有过成功运作多家报纸的经验。当年柳祖源远足湖南,将《潇湘晨报》一举带成湖南排名第一的报纸,而《华西都市报》经济部主任出身的张永才其实还早于柳一年离开华西闯天下。张2000年1月接受了福建厦门元洪集团的邀请,到昆明任《生活新报》副总编辑,开始了媒体职业经理人的生涯,2002年出任《生活新报》总编辑。但由于在《生活新报》发展过程中,张与老板的办报思路出现了分歧,张决然地接受了师兄柳祖源的召唤,于2004年5月出任《重庆时报》的副总编,成为《重庆晨报》竞争对手中的强悍一员。这就是张在出任《重庆晨报》执行总编辑之前的全部履历。但记者至今对张永才当年为何从《重庆时报》再次跳出加入“敌营”充满好奇,更何况,张加入《重庆晨报》后如何面对昔日恩兄柳祖源,如何再次调整角色定位去适应与《重庆时报》的竞争?
面对记者的疑惑,张只是用“因为家庭需要”的理由向记者简单地解释了他投奔《重庆晨报》的原因,听似有理却也充满着无尽的玄机。有知情人士透露,当年张曾再次被云南省有关高层看中,欲召回昆明办报,结果被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陈夷茁获悉,陈马上找到张,将其留在了日报集团并委以《重庆晨报》执行总编辑的重任。不管情况是否属实,张被集团“招安”无疑是集团的一招妙棋,既瓦解了对手,又收获一员虎将,可谓一举两得。
2008年8月,在晨报原总编辑唐林光荣退休之后,张永才顺利地接任了《重庆晨报》总编辑的位置。
张永才按照集团的总体部署,对于三张子报,集团的竞争战略是扶持一张报纸独大,而不是付出三倍于对手的成本,《重庆晨报》被集团选为竞争的急先锋。对晨晚商三报而言,同属一家集团,有限的资源决定了三家不可能都做大。正如集团总裁陈夷茁所言,只能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家报纸,同时做优做强另外两张报纸,使之共同形成市场强势,从而保证集团整体的新闻竞争力和利润水平。但是,三张都市报,哪一家应该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除了读者市场的最终选择,也涉及到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对集团竞争战略决策必然产生很多制约。在陈夷茁心目中,晨报是“做大做强”的最优选择——在未来几年内,将晨报“做大做强”,从数量上应对集团外以及市外的竞争,而对晚报与商报则采取“做优做强”的市场策略。因此,尽管当时晨报在发行、广告方面只是相对优势,但有集团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晨报无疑具备了胜出的极大可能。于集团而言,这样的部署也不无道理。晨报得到集团扶持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集团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向晨报相对集中,比如晨报上市时间最早、发行政策最到位等,加上晨报原总编辑唐林苦心经营多年,晨报在集团也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2796.023,73.62,2.70%),因此,在三张子报中,《重庆晨报》的日子是最好过的。
但张永才并不轻松。重点扶持之下,集团要求的回报必然也不同于其它两家。一是集团目前的经营创收压力主要依仗晨报,《重庆商报》名义上虽是集团子报,却还没有承担向集团上缴利润的任务;二是由于有所谓政策倾斜,集团内部同样面临平衡问题;加之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重庆晨报》与全国其他强势都市报一样,经营并没见太大的起色,尽管今年3月有所回升,并且依然保持了市场份额第一,但前途如何仍有待观望。
标签: 重庆晨报
- 上一篇:13758人争当重庆晨报社区观察员
- 下一篇:重庆晨报“天天看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