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创业型经济是“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环球时报 日期: 2009年11月10日

创业型经济是“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新引擎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告一段落,而后危机时代正在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创业型经济能否成为后危机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创业型经济能否成为中国决胜未来的关键?中国能否成为全球经济回暖的报春者?这些问题已经引发了世界各国和中国政界、学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第二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讨论的重点。

  2009年10月27日,“第二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功举行,国内外一百名各界精英参加了会议,并围绕“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变局与创业型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绿色创业型经济:引领未来经济走出困境

  曾连任八届联合国副秘书长、担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别顾问的莫里斯•斯特朗认为,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由此带来的经济衰退,使得所有的国家共同努力,来找到未来解决经济问题的金色钥匙,此时评价、探讨未来创业型经济是否能够引领未来经济走出困境恰逢其时。同时,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必须是一个绿色的创业型经济,从而保证未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斯特朗指出创业型经济和创业型企业家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巨大,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中国的创业精神,但过去中国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对于人力、资金的投入,然而经济发展的效率却不是很高,因此他建议中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这样才能让创业型企业家有更好的生存机会。

  参加第二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之前,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高级顾问、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高级官员杜晖贤先生曾经参加过一个讨论创业型经济的国际会议。据他透露,会议认为发展创业型经济不仅适用于中国,对于美国和欧洲等其他国家一样适用。只有大力发展绿色创业型经济,才能最终破解经济危机。

  杜晖贤在论坛上说:“我们现在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都要共享知识,扩大知识。发展绿色的创业型经济在未来是有巨大的潜力的,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种理念。如果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无碳的经济体,就要改变我们的经济模式,也要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他建议建立一个全球的创业精神,来满足未来一代人的发展需求,用创造性思维来审视全球发展的问题。

  “现在我们看到一个新的经济框架正在崛起,我们期待的也是一个新的工业化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当中,我们要把制造业变成服务业,技术和创新就会变得非常关键,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将我们的悲观变成乐观的力量。这样,公有部门和私有部门就会进行非常积极的合作。创业型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而第二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则非常恰当地探讨创业型经济。我们需要成为创业者,需要可持续性,需要具有远见。”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副总干事利普曼先生在论坛上发言说,但他认为发展创业型经济是一个非常漫长、微妙的旅程。

  创业型经济:推动中国未来30年发展经济社会的引擎

  “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的开板是我国探索适合国情的创业型经济发展之路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在中国,创业型经实施创业型经济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创业型经济将成为成为启动我国新一轮增长的动力和实现社会平稳转型的利器。”论坛上,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工商委员会王利文秘书长坚定地说。而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深圳举行的创业板开板仪式上就曾表示,推出创业板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向创业型经济转型,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成长性的发展群体。一大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高成长、高科技中小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的加速发展,也加快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型经济创新体系,不断推进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全球创业型经济理事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马国湘在论坛上讲话时说:“作为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创业精神于一体的新型经济形态,创业型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就业压力的缓解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刺激消费相比,创业型经济领域的生产性投资、新兴生产领域的供给增加能更有效地启动内需。”

  据马国湘介绍,当前以国家甚至以大洲为单位的全局性宏观创业探讨和行动计划日益增多,许多国家政府制定雄心勃勃的、全方位和多层次的长期发展战略,发展创业型社会。而我国也正在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的建设,在证券市场推出创业板,在教育界强化创业教育与培训等等,这都表明我国在努力构建创业型经济体系。

  马国湘表示中国经济能不能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形成发展创业型经济的良好氛围,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由此,他建议政府应立即着手规划并全面启动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行动纲要,构建创业型经济体系,使创业型经济从诞生到发展都得到制度保证。

  “创业型经济的大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主导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契机和新跳板!”马国湘感慨。

  国家“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对此也非常认同。“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理应为世界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发展模式选择上。过去30年,中国追随型的发展模式使我们的资源、人力、制度等要素都陷入了一个谷点,如何启动下一轮发展?”许正中认为中国的出路应该是创业型经济,创业型经济将成为未来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构建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

  许正中进一步阐述发展创业型经济,实现从产业追随到创业引领的转变,会产生中国经济发展的“蛙跳效应”。他认为从全球危机中可以看出:在全球格局大变革下,各个国家都在重新洗牌,都在进行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转型。产业的立体分工将取代一、二、三产业的平面分工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流。新技术浪潮的来临、新兴产业的不断催生、新型产业业态的演变为创业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创业型经济是中国破解金融危机、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石。”许正中强调中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重要原因在于破解21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的三大问题,即就业、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问题。而这三个问题的破解依赖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即改革开放30年来追随型产业发展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另一方面,中国要破解创业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境:如何跨越中等收入国家的困境,即拉美陷阱;市场的制度性介入形成的困境,即西班牙幻影;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工业经济,即日韩困境。许正中强调发展创业型经济,政府大有可为,应该建立人文普遍服务体系、产业普遍服务体系以及信息和知识普遍服务体系,从而解决三大困境,完成中国的蛙跳,实现从产业追随到经济社会全面引领。

  经济危机冲进来之后,大批低端的农民工首当其冲,人数达两千多万,虽然我们现在认为有96%重新回到原来工作中,但是他们与产业的匹配问题、技能缺失问题及结构性失业问题又凸显了。无论是乐观的还是保守的观点,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30%。城市化率30%-70%是一个马鞍区,通常需要一二十年来解决这个问题。短短的一二十年要从30%到70%,中国有4.5个亿的人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大量待转移人口的技能培训及其与新兴产业间的匹配问题也需要解决,这一块每年有一千万人口。由于技术的进步,对劳动力技术含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也带来摩擦性失业。此外,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二、三产间的横向调整,产业纵向的动态升级之间,每年也有一千多万人难以适应新兴产业。总之,与产业不匹配的人口数也达两三千万,这样一算,我们面临的失业人口压力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甚至还要多。因此,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然而,发展创业型经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说?从国际看,一个人创业可以实现9-13个人就业,假如一千万大学生创业,则需要一个亿的人为他打工或者安排就业,如此看来,创业型经济之路是必然的选择。发展创业型经济的过程中,很重要的问题是平台,在创业型经济平台建设中实现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直接耦合,形成新型的社会复合资本,使创业型社会不断发现创业机会、创富机会。

  据悉,第二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由联合国驻华系统机构协调处、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全球创业型经济理事会、建华企业家课堂等联合主办。著名经济学家曹远征、汤敏等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赞比亚大使沃克、著名经济专家和战略发展问题专家李泊溪等出席了本次论坛。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是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背景下,由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和全国政协委员马国湘等发起的纯公益性的论坛。该论坛旨在搭建前瞻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全球创业型经济交流平台,科学认识全球创业型经济的成长规律,学习借鉴国际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业型经济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创业型经济的大发展。第二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尽管没能对中国如何发展创业型经济做出详细的勾勒,但基本框架已经清楚――创业型经济是中国未来30年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