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举办的大型助学活动“给梦想插上翅膀”

来源: 每日新报广告网 作者: 每日新报 日期: 2009年09月30日

      每年高考结束,就是《每日新报》举办的大型助学活动“给梦想插上翅膀”开展之时。从2002年起,先后有400多名特困大学新生接受资助,总共筹集助学金200余万元。
  活动期间,记者走进困难家庭,把孩子们渴望上学的愿望刊登在报纸上,寻求好心人帮助。如今,一部分受资助的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全心全意地回报着社会。
  蓟县罗庄子中心小学建校十几年来,非但没能实现集中供热,甚至连饮水问题都无法解决。
  经《每日新报》报道后,数以百计的热心读者提供了经济援助,并与该校138名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扫清了求学路上的学费障碍。2003年11月17日,蓟县罗庄子中心小学有了新名字——“《每日新报》读者小学”。
  圆梦之路 爱心通行
  从带着246个四川孩子游遍天津,到圆了癌症女孩菲儿的“非常6+1”之梦;从参与评选“天津市十佳自强青少年”到为肿瘤医院的一个个重病孩子圆梦,新报的爱心在延续着。
  今年4月,在闻听肿瘤医院的重病女孩菲儿有一个梦想——希望能登上央视“非常6+1”的舞台,并和著名主持人李咏见上一面后,天津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恩加爱心成长基金和新报一起开始了一次为菲儿圆梦的行动。最终,4月10日,菲儿在“非常6+1”的录制现场,和李咏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慈善读者 大爱无疆
  自2000年新报创刊,58岁的李洁美的公益之路便与新报结伴前行。张帅、小超、曹迎春……新报报道的每一位烧伤患者都得到过她的资助。
  2002年5月,被烧伤的天津男孩小超一家人在广州乞讨治病的消息在新报刊登。见报当天,李阿姨顶着烈日骑车50分钟到报社给小超捐款。
  “1993年,我和儿子因意外被烧伤,是在好心人帮助下才得以渡过难关。”李阿姨说,从那以后,只要有公益活动她一定参加。
  “爱心行” 让爱流动
  历时7年的新报“爱心行”在市民心底留下了暖暖的回忆。800余名贫困学生,在数千名市民的资助下,继续着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业,100多万元的资助资金让贫困孩子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离梦想越来越近。
  “爱心行”始于2002年10月,初衷只是带领热心读者到蓟县山区进行一次助学活动。报名参加第一次活动的读者多达几千人,当记者带着60名读者代表及1万余件捐赠衣物前往蓟县时,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爱心行”自举办以来,形成一支强大的“爱心生力军”。
  你的平安 我的承诺
  七载公益路,平安人用爱心和行动组成了一条红色生命线。
  2002年8月28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了38辆价值1000万元的献血车。从这一年起,平安人的公益献血路就没有停过。
  2008年5月12日,地震让中国吹响了“爱心集结号”。5月27日,在中国平安成立二十周年的特别晨会上,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的369名员工参加了“祝福中国,平安2008”献血报名活动,活动期间,分公司将先期捐赠的48万余元上交天津市接收救灾扶贫捐赠工作站。
  从2002年至2008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共捐血21万4800毫升。
  “新帮办” 惠民数千
  2003年2月8日,当写有“我给予所以我快乐”的横幅在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大厦前撑开时,每位义工代表的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在国际义工日这天,新报“新帮办义工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新帮办义工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调查本市残疾人生存状况、组织盲校学生与大学生一起欢度新年、组织聋校学生参观科技馆、帮助下岗职工找工作、组织志愿者义务植树绿化津城……近7年来,新帮办组织公益活动100多次,帮助特困群众数千人。

标签: 每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