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经验谈
齐鲁晚报作为一张创刊18年的晚报,面对新兴市场类媒体的不断冲击,始终能做到全省发行量最大、经营收入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强,其市场竞争力从何而来?
战略管理———抓牢导向盯市场,核心价值观要跟上
把导向视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始终站在政治家办报的高度,明确要求“党报办的子报也姓党”。“抓牢导向才能抓好市场”成为齐鲁晚报历任领导班子的共识。
讲导向与抢市场其实并不矛盾。相反,主旋律报道、主流新闻恰恰是主流媒体抢占市场的法宝。把要求与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际上又对舆论引导艺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齐鲁晚报的做法是:把主旋律意识渗透到日常报道中,天天唱:他们始终坚持把报道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放在报纸宣传的最重要位置,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为改革开放、为全省中心工作鼓与呼。配合形势需要,在山东生活类报纸中领唱主旋律:如关于抵制低俗之风,齐鲁晚报带头发起倡议;关于创新山东的系列报道、关于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的大型采访活动、关于山东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的报道等,都浓墨重彩,迅速形成高潮。
18年来齐鲁晚报的发展,始终保持着稳步前进的态势,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竞争力,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坚持生产力标准,实事求是,不急躁、不冒进,没有出现战略性决策失误。这得益于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充分信任,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晚报编辑记者、经营人员的共同努力。18年来,齐鲁晚报是较早自办发行、卫星传版、彩色印刷、改早报,较早实行全员聘任,较早进行文化建设,较早加长报纸与国际流行接轨,较早创办地方版,较早经营多元化的报纸。
今年,是齐鲁晚报确定的“竞争力再造年”。党总支结合当前正在展开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又明确提出了再造竞争力的“五大战略”,即区域次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跨媒体发展和品牌衍生战略、人才强报战略、组织重构和机制创新战略、文化提升战略。
机制创新———创新机构设置,优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齐鲁晚报的机制创新抓住提升报纸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形成考核、监督、激励的闭环管理系统,其目的在于规范“什么不能做”,倡导“做什么好”。
为保持内部管理的强制约束力,齐鲁晚报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就有针对性的建章立制,并出台了系列文件规定。如《齐鲁晚报采编手册》、《关于导向与宣传纪律的144条规定》、《关于防范新闻侵权及诉讼责任处罚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等。但要达到日常安全、优质生产,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日常预警、监控、引导。为了达到“不出问题出好稿”的良性循环状态,齐鲁晚报又在夜班总编调度编前会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了白班总编轮值调度的编前会制度。“每日两会”制度既起到把关监控、“防假堵劣”的预警作用,也是策划引导、对新闻生产全过程优化处理的日常动态管理过程。
齐鲁晚报的《完全分数考评办法》实施于2001年并不断修订完善,到2006年形成一个9章88条的完整体系,涵盖了包括总编辑在内的每一位员工及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以往偏重于规定不能做什么、做了怎么罚有极大区别的是,经过不断修订的《完全分数考评办法》加大了考评加分奖励力度,从制度上引导记者编辑多写好稿做好版。除正常分数评定外,值班总编有权力每天再评出好稿、好版、好标题各两个写明理由公示。稿件数量分和质量分又是每年优秀编辑记者评选的依据,直接与收入、出国旅游等切身利益挂钩。
为了将齐鲁晚报的编采质量与采编人员作风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齐鲁晚报早在几年前就在一版公布了投诉电话,今年又成立了读者服务与市场调研中心,并将投诉热线延长到24小时开通,在齐鲁晚报网站专门开设了纠错频道,接受外部监督并倾听读者对改进报纸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此外,他们还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形成有关发行、市场反馈等专题报告提交编委会做决策参考。读者投诉一经查实,即由督察考评部依据有关规定处罚,今年,督察考评部又在报纸上开设了“读者”版,对读者投诉和反映的热点疑问给予公开答复,有错必纠,互动沟通。
为鼓励年轻记者深入基层,齐鲁晚报党总支早在6年前就倡议开展了“五个一”活动:“每个编辑记者都要联系一个居委会、一个报摊、一个困难家庭、一个区县部门,每月至少写出一篇体验新闻”。此后又进一步创新出编委会成员建立联系点和记者大名片进社区制度。为鼓励记者写出鲜活、高质量的主流新闻,又连续4年推出了不同专题的年度新闻大赛活动,如“现场新闻大赛”、“三贴近新闻大赛”、“民生新闻大赛”和“原创新闻大赛”,在报纸上挂栏头刊发,每月一评,即评即奖,月赛获奖作品参评年赛,年度获奖作品再给予重奖。这种推动编采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业务素质、实现岗位成材的做法被大众报业集团党委高度认可。今年,集团牵头,将“原创新闻大赛”在集团所有报纸给予了推广。
文化建设———提升队伍思想境界,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齐鲁晚报把全国新闻界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三贴近”、“铲除虚假新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活动当成抓队伍建设、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将文化建设与之紧紧对接,收到很好效果。
2004年十大假新闻一评出,总编辑就从人民网上下载下来,分发给各部门研讨,并通过文化建设学习小组组织召开了“崇真求实,坚守新闻良知———评析反思‘2004年十大假新闻’座谈会”,年轻记者就如何在新闻实践中避免出现假新闻,畅谈了各自的体会和意见。这些意见和体会,全部发表在文化建设内部刊物《两报人》上,以引起大家重视。
为扎牢最后一道防范篱笆,出版校对部还对校对人员进行了非常严肃正规的政治业务考试,认真出题,严格判卷,对成绩差的人员坚决予以辞退,开展的“百日无差错竞赛”,对校对整体素质提升起到了明显作用。为强化编采人员的理论素养,每年都举办论文大赛,与考评挂钩并与优秀作品集和优秀策划组成系列丛书结集出版。
齐鲁晚报倡导体验式学习,通过榜样激励、典型引路、活动带动把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坚持至今的“五个一”工程由于与全国新闻战线贯彻落实“三贴近”活动的精神高度一致,因此成效显著。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编一线不断涌现出一批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成绩显著的业务明星尖子,有的同志被评选为“十大杰出青年”,有的同志光荣当选为人大代表。
今年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来,齐鲁晚报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大力宣传的同时,把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与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用这三个结合引领新闻价值取向,使之成为每个人的信仰,让每个人的信仰转化成新闻生产力,明荣知耻,身体力行。
齐鲁晚报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其报纸和报人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是所有团队成员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共同愿望、使命及思维方式,是代表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种文化与战略、机制的和谐共振,是齐鲁晚报锻造长效竞争力的关键。
齐鲁晚报报总编辑郝克远将这种和谐共振看成是一个螺旋形上升的循环体系,即:“以队伍强报纸;以报纸立品牌;以品牌带事业;以事业育队伍”。
来源:中华新闻报
标签: 齐鲁晚报媒体动态
- 上一篇:解读齐鲁晚报的品牌策略
- 下一篇:齐鲁晚报“五大战略”再造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