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救护车不能完全让金钱“驱动”
现在救护车还不可能像有的国家那样完全免费,但把救护车作为公益性事业来做,并不算多么过分的要求。
10月18日《华商报》报道,一位病人在突然发病后,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却没有医护人员前来急救,最终这名患者被好心人雇人背着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质疑陕西省紫阳县医院延误救治时间导致病人死亡,120急救电话所在的县医院则称,因病人所住位置离医院很近,没有必要出诊。
因为距离太近而拒绝出诊,医院也许担心距离太近救护车不好收费,收贵了病人会有意见,收便宜了医院又没啥好处,权衡利弊之下,就是不如不去。在这里,救护车已经不再是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救命车辆,而是一辆完全商业性质的出租车——它可以像少数出租车一样拒载,但别的车辆要载就可能违规,就可能被有关部门处理。笔者认为,这也提出了一个一些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救护车到底有没有公益属性?也就是说,救护车到底是把挣钱放到第一位,还是把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现在,一些医院的救护车费用还不低,这些医院都振振有词:现在是市场经济,救护车也应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而且现在许多医院的救护车都承包出去,承包人和出租车一样实行“市场化运作”。有的医院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还专门购置了高档的车辆当救护车,并明码标出不同价格;一些救护车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甚至为了争夺病人发生交通事故。为了抢到病人,有的医院还对救护车实行奖励机制,不管哪家医院的救护车,只要往自己医院送病人就有奖励,这又催生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救护车送病人不是就近就医,而可能舍近求远,因为这样不仅能多得“运费”,更有额外奖励。不客气地说,现在一些地方的救护车市场怎一个“乱”字了得。
但是,一些医院似乎从没有考虑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救护车应该怎样合理收费,怎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表面上看,救护车少收费或不收费,医院方面可能会吃亏,但实际上,如此一来,医院提高了服务质量,能获得更多患者的信任。同时,救护车由姓“利”变成姓“益”,这对医院信誉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当然,现在救护车还不可能像有的国家那样完全免费,但把救护车作为公益性事业来做,并不算多么过分的要求。救命的事情,如果没有一点公益性,完全让金钱说了算,绝对是不应该的。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至少也不应该出现怕挣不着钱就不出诊这样的荒唐事。来源:齐鲁晚报
标签: 齐鲁晚报媒体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