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太原晚报发布《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07年山西省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66.5%。全面小康建设的内容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共23项指标。到去年,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情况是:总体进程呈稳步推进态势;"六个方面"三个稳步提高,三个波动向上;23项指标实现程度不一,差异较大。其中,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66.5%,比全国落后6.4个百分点,比中部低了3.8个百分点。
从监测的六个方面看,实现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民主法制83.7%、社会和谐74.6%、生活质量74.3%、文化教育72.5%、经济发展58.1%和资源环境41.4%。其中,低于全国的四个方面是:资源环境差距最大,达30.6个百分点;民主法制方差距为9.5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差距分别为7.4和4.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的两个方面分别是:社会和谐高3.3个百分点,文化教育高5.2个百分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山西省小康实现的主因。省统计局研究所有关人员举例说,2007年,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52.4%,单位GDP能耗仅比2000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而耕地面积比2000年降低58.6个百分点,科技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为49.26亿元,占GDP的比重只有0.86%,实现程度为34.6%,是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程度最低的一个指标。
省统计局有关人员表示,从23项指标监测结果看,只有社会和谐方面的基尼系数等8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却有13项低于全国水平,有两项与全国水平持平。这说明,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低、速度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山西省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达到全面小康。因此,山西省将大力实施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传统优势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要大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切实强化社会保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首先考虑环保因素,坚决落实环保先行方针,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通过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两项举措来推动节约集约绿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