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真情到永恒
|
真情永恒
———读《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有感
蓝引力标识: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拥有的东西都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真情则是无限的、永恒的。真情还可以给人以无穷的艺术创造力,给作品以无限的生命力。我的师母杨沙林所著的《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就是用真情写成的。
齐越是我国人民广播第一位著名男播音员,我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从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年代,他播出了许多重要新闻和通讯,他的播音激励和鼓舞了两代人,他为中国播音学的建立,为播音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中国播音界的一代宗师。
《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是一本较为真实、全面地记录齐越播音生涯的传记,它记录了齐越儿时的家境,少年的向往,青年的追求;记录了作者和齐越大学时期在追求革命真理的共同志向和活动中,从初恋到结为终身伴侣的情景。此书更多的是讲述了齐越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到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的46年的播音创作和播音教学生涯;后两章概述了齐越逝世后广大听众、同行、学生对他的怀念。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真切的情感,平实的基调,实事求是地记录了齐越的播音生涯。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是我和齐越50年风雨悲欢的真情记录。希望通过这本回忆录,由历史的镜子中,对他的优点不拔高,缺点不隐瞒,使读者能实事求是地看到齐越的本来面貌———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一个酷爱播音事业、视播音为生命的播音员;一个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表里如一、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合格教师;一个严谨勤奋、一丝不苟、赤诚认真的革命者;一个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忠实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从这本书中,我们感受最强烈的,就是齐越的真情。
齐越的真情,贯穿于他一生的播音创作。正如师母所说:解放战争时期,齐越就把自己的一颗心献给了播音事业,也献给了人民。那时他播的毛主席为党中央起草的文件、各地战报,体现了他青年时代最赤诚的激情,没有这种赤诚的激情,不可能播出体现人民愿望的史诗。解放后,他成功地用声音讴歌了一个个光辉形象:王崇伦、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吴运铎、王若飞、彭德怀、周恩来……他为这些人物的精神感动着,全身心地投入播音创作。他播先进,学先进,与先进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质融合在一起。
研究齐越的播音创作,我们就会发现,真情,是他创作的核心,是他创作成功的关键。正如他自己讲的:人民的播音员必须自觉地同党和人民在思想感情上保持高度一致,和党、和人民共甘苦,同爱憎,才能在播音中感情充沛。爱憎分明的感情一是要真,二是要准。真,就是感情要真实。播音中只有动真情,才能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要播出真情,首先播音员自己要对稿件内容产生真情实感,心中掀起表扬所爱、鞭挞所憎的感情波涛。准,就是感情的表达要准,掌握分寸。感情的表达要恰如其分,符合党的政策原则,符合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身份,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代替党的政策。这种分寸感,对于播音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齐越老师对播音创作中真情的核心地位,其属性、其表达的分寸作了明确的阐述。
齐越老师认为,生活实践是引发想象、激发感情的基础和源泉。没有鲜明的态度、真挚的感情,播音是不可能感动和说服听众的。
在缅怀齐越老师的座谈会上,师母说:“齐越是用生命播音的。”马尔芳老师等许多和齐越共事多年的老同志都称他是一个用生命播音的人。大家回忆说,每次播音,他都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播完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齐越说:“话筒是我的战友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这些幸存者坐在话筒前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怠慢。”1987年9月,他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星光”诗歌朗诵会。他朗诵陈毅的诗《梅岭三章》。这是他最后一次登台朗诵。那时,他身体不太好,家人和亲友劝他朗诵别太激动,他说:“不激动行吗?我不能给观众一杯白开水,也不能对不起陈老总。”
齐越老师在播音创作中的真情,还体现于他对同行的关爱、支持和帮助。徐恒老师回忆说:那时新闻节目都是直播,“联播”节目发稿时间紧、内容多;备稿时他根据稿件内容分配给男女声,难播的稿件一般都留给自己。话筒前他那情声并茂的创作状态,会把你带动起来,较深入地进入内容。他播时热情洋溢,你播时他用心倾听,你的声音一停,他就极自然地衔接下去与你呼应,该连的连,该停的停,使节目成为一个有层次的创作整体。播后,他会细致地告诉你哪一条、哪一处播得好,哪一点分寸失当,如何处理更好,既使你有所收获,又无生硬之感。总之,跟他在一起播音,你能深切体会到播音创作的真谛,播音创作的愉快,他使你在播音中常播常新,不断提高。在业务上,他从不以我的老师自居,使我确实从他那里学到很多、很多。齐越老师对同行的赤诚、关爱、真诚帮助,赢得了众多同行对他的敬重和发自内心的赞誉。
在《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这本书中,有三章叙述齐越老师的教学活动,写他对基层播音员、青年教师、在校学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在随导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是亲身领受到了他对我们的一片真情。
导师常说:“我培养的是人!”他对学生的真情体现在严格与爱护的统一上。
他十分强调年轻播音员和青年学生的个人修养。他曾提出“播音三戒”:一戒自我表现,二戒随心所欲,三戒千篇一律。他反对在话筒前卖弄声音,炫耀技巧,自我表现,自我欣赏。他认为,播音工作虽然是出名的职业,但它更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同行的支持、领导的关怀,是完不成任务的。他言传身教,从不以名人、专家自居,当有人称他是著名播音艺术家时,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党员,一个老播音员。”他对学生们和青年播音员说:成为名播音员,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是党向我们提出的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要求我们努力做出更大的成绩,不断攀登播音艺术的高峰。
齐越老师对我们的真情,体现在他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上。他用延安精神引导教育我们,培养我们养成一丝不苟的创作作风和工作作风。他要求我们每次播音都要从零开始,舍得花力气,不能认为某些稿子不重要或听众少就不认真对待,就掉以轻心。
齐老师对我们的真情,体现在他总是希望我们创新,总是希望学生胜过导师。一次,他带着敬一丹和我研究写一篇关于播音创作道路的文稿。经过讨论,我们三个人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齐老师并没有要求敬一丹和我的表述向他靠拢,而是鼓励我们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并将3份文字稿一同交到了系里。
齐老师对我们的真情,还体现在他对我们以诚相见,平等相待。我们既是师生,也可以展开同志式的相互批评帮助。在一次党员会上,敬一丹给齐老师提了意见,希望他带研究生时不要过于严厉,以免使学生对他敬而远之,由于紧张而抑制创造力。事后,听说齐老师郑重地和党支部书记谈到,学生的意见使他受到了震动。过了几天,齐老师把几个研究生找来谈心。他跟大家谈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学生们也都敞开胸怀,谈了自己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两个多小时的同志、亲人般的交谈,使师生间更进一步加深了了解,沟通了心灵。齐越老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
“喜看后浪推前浪,更愿学生胜老师。”毕业时,齐老师带我们4个研究生特地到大北照相馆照了一张正规的合影照片。这两句话是他在照片后的题词,代表了他真诚的心愿,真挚的情感。如今,导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总感到导师仍在我们身边,用他那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导师的教诲总是响在我们的耳畔,导师的真情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间!
蓝引力标识公司
|
发布日期:2010/9/16 14:58: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