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日发布的200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的《细胞研究》杂志的影响因子首次摸高8.151,在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发表原创论文的147种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4位,第一次进入了前10%。 在生命科学领域,影响因子超过5的杂志一般被公认为“权威学术期刊”,超过10即为“高端”或“顶级”,它们构成了本领域国际学术期刊的主流。而今,由中国人创办、中国人担任专职编辑的《细胞研究》已当之无愧跻身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发来电子邮件,祝贺《细胞研究》取得的新成绩:“这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历史的突破,是我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而杂志主编、中科院院士裴钢豪迈地说:“再过3年,我们也许可以超过10!” 再过3年……我们期待“中国产”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在上海诞生。 一开始就“国际化办刊” 细读200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SCI收录的7000余种杂志中,影响因子超过10的只有128种;在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发表原创论文的147种期刊中,超过10的仅9种,《细胞研究》能进入排名前10%,确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为了这个突破,《细胞研究》整整努力了20年。1990年,我国著名实验生物学家、肿瘤学家姚錱院士创办了这本杂志。当年在国内,英文科技期刊读者寥寥,但他坚持“国际化办刊”:全用英文、全球组稿。到2001年,《细胞研究》首次获得影响因子时,创下了中国人创办、出版的科技期刊“大于2”的历史纪录。 可组稿还是难。国内考核科研人员,要看论文所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谁肯把有可能上《自然》、《科学》的成果送给影响因子只有2的《细胞研究》?前任编辑部主任张爱兰告诉记者,他们唯有费尽心机从海外组稿……终于逐渐将《细胞研究》从季刊扩展成了月刊。 《细胞研究》的“起飞”始于与《自然》合作。2006年,时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的裴钢院士出任杂志主编,启动了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合作。同年,拥有国际顶级期刊《细胞》办刊经验的李党生出任杂志常务副主编,着手打造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并创建了一套吸引好论文的服务体系。 论文的价值在发现本身 好论文愿意投给好杂志,好杂志靠好论文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照这样的互动逻辑,好杂志会越办越好,而影响力、吸引力差的杂志将难以翻身。那么,《细胞研究》影响因子如何能在短短几年里从2飞快地升到8? 影响因子8.151,意味着过去两年里在这本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在2009年被引用了1516次;而其中,有几篇论文发表至今的引用次数已超过百次,远高出《细胞研究》论文的平均水平——这些论文作者为何愿意“低就”《细胞研究》?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辰宇说,诺贝尔奖得主悉尼·奥特曼讲得好:论文的价值在发现本身。言外之意,价值并不在于发表论文的杂志的档次。2008年,张辰宇向《自然》投了一篇论文,此后的修改耗时颇长。有一天,他看到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结果部分相关的论文。 这时,有朋友跟他转述了奥特曼的那句话。豁然开朗的张辰宇决定把论文改投《细胞研究》。编辑全力以赴,48小时内审稿完毕,并在修改后立刻安排发表。论文在2008年10月发表,2009年被引用32次,今年上半年已被引用29次——照此趋势,它有可能在几年后挑战《细胞研究》所发表原创论文“单篇被引次数”的纪录。 两年后,张辰宇又将一篇力作投给《细胞研究》。《自然》集团为它专门向合作媒体发通告,希望引起公众关注——为集团下属的非自然系列子刊的论文发通告,可是少之又少。 李党生说,每篇好论文,他们都无比珍视,因为它们实实在在提升着《细胞研究》的影响力。“国内的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希望有更多好论文发表在中国自己的期刊上。”他说,“而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本配得上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最高水平的期刊。”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