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中国电缆企业以质量创造未来

来源: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上海起帆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16-12-01 17:14 

上海2016年12月1日电 /美通社/ -- 电线电缆在我国制造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和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年均产值已超过1.2万亿元,早在2011年便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现状存在着产业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另一方面,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中国装备加速走出去等利好政策的推出,都为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新机遇。

坚持质量,突破“大而不强”之怪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赶上了时代给予的好时机,骨干企业规模都在快速扩大。可惜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升级都还远远跟不上市场的步伐,所以尽管能够在短时期内获利,却很难形成规模、形成品牌。”上海起帆电缆总经理周供华认为,面对着强劲的国际对手,“质量”必须成为中国电线电缆企业的立身之本。

对比国外同行业,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电线电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其中美国前十名占有市场份额为67%的市场,日本前六名占有市场份额65%,法国前五名占有市场份额90%。而中国则恰恰相反,虽然规模以上电线电缆企业超过4000家,但多为中小型企业。据统计,2013年电线电缆行业大型企业所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9.78%,集中度偏低。中小型企业受制于生存压力,难免为了追逐利益、追赶进度、追求速度而放松对质量的关注。“未来的行业发展方向必然是高性能、高质量,我们如果想要做大品牌,必须先在质量上赶上国外同行”,TUV莱茵商用及工业产品副总裁夏波认为,中国电缆电线企业亟需扭转产能过剩、低端产品过多而高端产品不足的现状,只有培育中国电线电缆品牌企业,才能突围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怪圈。

产品认证,不失为一条借鉴之路

当然,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并非完全没有“大品牌”,上海起帆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起帆电缆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的理念”,周供华对于质量的执着让“起帆”由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上海电线电缆行业龙头企业。细看上海起帆电缆20几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条循环递进的认证历程,于2006年在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随后又通过了TUV莱茵等一系列全球检测认证机构的质量认证。如今,借助第三方检测之力,起帆电缆已成功将产品出口到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等10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于水利、电力、冶金、石油化工、铁路、交通、通信、建筑和城市基础建设等领域,在全球市场上以“质量”为“中国制造”正名。

为了进一步增强品牌优势,推动产品出口,产品认证已列入越来越多电缆制造商的工作日程。全球知名第三方检测公司TUV莱茵表示,在选择测试认证机构时,除了考察其测试认证资质外,电缆制造商还应根据自身的需要,考察第三方机构是否熟悉目标市场,能否提供本土化服务等要素,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其产品进军海外。

科技创新,进军“高精尖”领域

电线电缆行业是一个系统产业,从导体原材料的冶炼,经过产品的设计、试制到成品的批量生产、测试、使用和集成,甚至发展到产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是一个极端复杂的过程。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船舶、轨道交通和特高压输电等产业都迎来快速的发展期,对特种电线电缆的需求越来越大。可惜,我国本土电线电缆生产企业难以满足这些开工项目的需求,无奈之下部分线缆产品只能选择进口。业内人士表示,科技创新是“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质造”的必经之路。

去年年末,起帆电缆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计划在机器人电缆、极地用耐极寒电缆、舰船用水密电缆、航天航空线缆和新能源汽车线缆等多个先进技术领域重点开展研究工作,并逐步形成新产品投向市场。其中,国内制造的耐低温电线电缆的最低长期使用温度目前只能达到零下65摄氏度,而起帆院士专家工作站计划研制出最低使用温度达到零下80摄氏度的耐极寒电线电缆。飞机用电线电缆制造难度较大,要求严格,要具备外径小、重量轻、耐高温等特性。上海起帆院士专家工作站将通过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将着力攻克飞机用电线电缆生产的技术难题,实现该类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该项目的推出在推动行业向“高精尖”领域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转型升级不应该成为一句口号,企业可以通过内部优化管理来实现生产链条的升级,通过提升质量来实现品牌、市场和技术的创新”,起帆电缆总工程师韩宝忠教授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中国电线电缆企业才能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