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蓝汛与美国PacketZoom公司展开合作解决APP运营问题

来源:蓝汛ChinaCache  发布日期: 2017-04-20 10:24 

-运营必看:破解Mobile APP性能的超级大坑 -- 移动网络的延时和丢包

北京2017年4月20日电 /美通社/ -- 近日,中国CDN服务提供商蓝汛 ChinaCache 与美国 PacketZoom 公司展开合作,双方目前签署了独家合作协议。PacketZoom 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 PacketZoom Mobile Expresslanes(简称PZ)的产品。该产品通过优化UDP协议进行加速,可解决APP客户网络稳定性差、延时长、人均带宽窄和劫持等问题,消除最后一英里的性能障碍,提高移动APP的客户体验。PZ预计将在2017年5月登陆中国。

想必很多APP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呕心沥血+N次技术迭代后精心打磨出的一款产品,在 APP Store 上一经上线就好评如潮。可没过多久就受到移动网络特有的不稳定特征的影响。

根据PacketZoom的在线调查,79%的用户面对一个第一次就打开失败的移动端应用,仅存的耐心只够再试第二次,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因为受访者中有78%的人理所应当的认为移动端应用应该和PC端一样快,凭什么不能更快?甚至有49%的受访者认为,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应该低于2秒。2秒钟能干嘛?按一分钟眨眼15次计算,2秒钟也就够眨0.5次眼睛的。

无线网络传输给移动应用的速度和可靠性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延时总是无处不在,其中“移动网络最后一英里”约占移动应用总延迟的70%。会话中断和移动网络时延则是造成 Mobile App 性能问题的两大罪魁祸首。

手持设备的持续移动特征,导致会话间歇性中断的移动网络状况是所有移动App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这样的中断问题体现在静态内容分发上表现为速度缓慢,体现在API调用这类动态应用上则是卡顿或无反馈。

App不得不接受由于蜂窝网络、WiFi网络引入的额外时延,以及由于切换移动基站带来的额外 Round Trip 时间 -- 这就是移动网络时延。

“移动网络最后一英里”约占移动应用总延迟的70%
“移动网络最后一英里”约占移动应用总延迟的70%

 

网民在使用移动网络环境中的期望指数
网民在使用移动网络环境中的期望指数

而针对影响 Mobile App 性能和可用性的两大元凶,行业内竟然没有像样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APP内容商完美处理独特的蜂窝和WiFi网络的性能障碍。

PacketZoom首先看到了商机,他们推出了一款名为 PacketZoom Mobile Expresslanes (简称PZ)的产品。通过优化UDP协议进行加速,解决APP客户网络稳定性差、延时长、人均带宽窄和劫持等问题,消除最后一英里的性能障碍,提高移动APP的客户体验。PZ主要面向电子商务、游戏、 O2O、社交、阅读咨询、地图、旅游、金融等 APP 应用。无论是在移动的蜂窝网络还是wifi网络中,PacketZoom都会根据具体网民的网络环境来进行实时优化和加速。

PZ目前已经来到中国,与中国CDN服务提供商蓝汛ChinaCache展开合作,双方目前签署了独家合作协议。蓝汛ChinaCache享有中国建立适用于移动设备的PacketZoom Expresslanes?传输基础架构的专有权利,将加速和提高中国移动应用内容传输的可靠性。

PZ来了,他能给中国APP带来什么改变呢?

目前PZ可以从速度、稳定性、防劫持三个方面为中国APP客户带来福音。

速度:通过智能路由和基于UDP协议,能够使传输速度更快 稳定性:能够挽救65-90% 断开的连接,提升网站的稳定性 防劫持:通过 SDK 集成实现的加速,可以防止 DNS 劫持和内容劫持,并且传输过程采取私有协议加密处理,防止第三方恶意截获。

PZ部署是否很麻烦呢?

集成 PacketZoom SDK 仅需简单操作,整个过程仅需要开发人员几分钟的时间即可完成。

价值体现
价值体现

目前PZ在海外已经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成功案例中包括帮助电商网站Goat (山羊)提升了网络体验,山羊在3G,LTE 和 WiFi 网络上的运行速度提高了3倍,63%的链路中断被成功救出。

而 News Republic(新闻速递)的数据更加振奋人心,通过部署PZ,新闻速递大幅提升了用户参与度,用户数量提升2倍,每个会话的平均图片浏览量增加了12%。而从TCP连接中断中挽救的会话高达80%。

根据蓝汛ChinaCache 给出的信息,PZ预计将在2017年5月登陆中国。这朵来自美国的橙色云朵能否在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刮起强劲旋风,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