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是母亲节。早在4月中旬,“母亲节文案”搜索热度就一直遥遥领先,各大商家争相利用噱头去渲染自己的品牌和新品。聪明的文案,往往更懂得深度探索人性。最朴实的感情,往往不必要过多的修饰。今天我们聊聊一位普通的母亲——范雨素女士。 范雨素,44岁,来自湖北农村,初中毕业,北京打工,现居北京皮村。 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的《我是范雨素》,相信大多数朋友们都已阅过。在近万字的长文里,她用颇具现代感的文学笔触,波澜不惊地讲述了自己“被命运装订地极为拙劣的生命”。 范雨素是被媒体高度筛选出的“打工文学”代表,可惜文学拯救不了她和这个群体的生活困境。仿佛一个“大隐隐于市”的文字精灵乍现人间,范雨素迅速被“围猎”。她蹲在皮村工友之家的地上接听电话,她面对十几家登门的媒体、出版社而有点措手不及。 范雨素在皮村图书馆 范雨素的文章这次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举重若轻”。在她坚强的内心与轻灵的文笔之中,苦难得到了消化和升华,被孕育成闪亮的珍珠,但这不意味着苦难不再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生活的常态,是“地里赚不出奶粉钱”,是“我做了别人家的保姆,我的孩子成了有妈的孤儿”。 而媒体对她文字的关注,远远高过了苦难本身。举重若轻的范雨素,也终究有这样赤裸裸抒发悲愁、质问苍天的诗句: 《一个农民工母亲的自白》 我只敢在,深夜放声哭泣,旷野无人的深夜,祈求大地 我是一个农民工,我的孩子也是一个农民工。所有的苦,我都能够吃掉,我想让我的孩子享点福。 大地迟迟不语我静静地等待,等待大地回声。 我继续向仁厚,黑暗的地母祈求: 我是个懦弱的逃避者呀!我祈求,我的孩子,毕节的孩子们,农民工的孩子们,都有来生。 在来生,所有母亲的孩子,不叫留守儿童,不叫流浪儿童,他们都叫做,祖国的花朵。 “我没想过靠文字改变生活,我也习惯了靠苦力谋生”,但“或者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范雨素没有对劳动的恐惧,但劳动者始终有表达的诉求。 网友:她的文字如一股清流,没有大喜大悲,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激烈言辞,甚至没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不讨好,不浮夸,就这么平静地娓娓道来。 《打工春晚》总导演孙恒在朋友圈里写到:皮村不仅只有一个范雨素。相应的,当下也不仅只有一个会书写的劳动者,他们散布在我们周围,只是我们选择习惯性地视而不见。或许,媒体的关注热议构成了跳脱作者生活实际的文学评价,却不是同样经历过颠沛流离的感同身受。 我们不能因为好看,就忽略了文章指向的个体遭遇以及社会问题,就忽略了现代社会每个人所遭遇的不自主的、异化的状态;也不能因为范雨素个人的火,就认为整个打工群体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关注——我们已经见过太多这样的“火”,在火的背后,是整个群体漫长的冬天。老师、志愿者的来了又走,媒体目光的聚焦与流散,早已体现了这鸿沟的跨越有多艰难。 “我是范雨素”,这并不是一句怯弱的自我介绍,而是一个群体饱含反抗意味的诉说与宣告。范雨素女士希望远离媒体打扰。 经典的广告文案,大多源自智慧和灵感。关于2017年母亲节文案,网络上多如牛毛,但真正被广告受众称赞和叹服的,肯定都是从人性的最犀利的诠释。希望各位文案汪能通过本文受到启发,撰写出厉害一点的母亲节文案。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首关于思念母亲的很凄美的小诗。 《你还在我身旁》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再与大家分享一则房地产经典广告文案: 《为什么要买房》 你把钱存银行,你不买房,你的钱就会被银行借给别人来买房; 最后你住着别人用你的钱买来的房,收着你的房租,还用着你交房租的钱还房贷; 还用你的钱买来的房子娶了你眼中的女神,然后结婚邀请你去,还要你掏红包祝福! (部分内容摘录自土逗公社)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