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聚焦2017 ISH中国供热展 太阳雨彰显民族品牌实力

来源:太阳雨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17-05-23 09:57 

连云港2017年5月22日电 /美通社/ -- 5月18日-20日,亚洲规模最大的暖通平台 -- 2017 ISH China & CIHE(简称:中国供热展)在京开展,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及地区1300余家企业参展,全面展示目前国际先进的暖通技术及产品,吸引了来自40余个国家及地区共55000余名观众现场观摩交流。

太阳雨生态文明之家战略合作发布会
太阳雨生态文明之家战略合作发布会

国家能源局、住建部、环保部等部委,以及法国、德国、丹麦等国驻华使节,出席本次峰会,共同交流互动,阐述了清洁供暖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作为全球化的新能源热水、新能源采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此次太阳雨的展出,深受中外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中华环保联合会大气环境协同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陈昕、中国绿色发展联盟副秘书长冯明增参观指导太阳雨展区
中华环保联合会大气环境协同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陈昕、中国绿色发展联盟副秘书长冯明增参观指导太阳雨展区

太阳雨集团起步于中国,18年的时间不仅实现了中国太阳能光热第一股(603366.SH)的资本目标,今天更成长为一家全球化的新能源热利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太阳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太阳雨展区现场吸引众多国外友人观摩交流
太阳雨展区现场吸引众多国外友人观摩交流

今天,中国正面临与日俱增的大气污染和能源破坏的困境,此次2017ISH中国供热展期间,太阳雨联合中国绿色发展联盟、中华环保联合会大气环境协同发展中心,共同发布太阳雨生态文明之家战略合作,以新能源合力打造环保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探索绿色产业和绿色城市的解决方案。目前,太阳雨产品应用已涵盖家居住宅、公共建筑、农工业等不同领域,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新能源家用热水、采暖系统解决方案

太阳能热水及采暖系统,通过集热器把太阳能转换为方便使用的热水,供给家庭洗浴等热水需求。同时,热水可输送至发热末端(如地板采暖系统、散热器系统),提供建筑采暖。太阳能采暖与普通采暖方式不同在于热源不同,普通采暖是燃煤、电、油、气等,而太阳能采暖是利用无污染、可再生的太阳能。

毋庸置疑,在太阳能热水及采暖领域,中国企业拥有绝对的核心技术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太阳雨作为首个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代表着国内乃至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空气源技术成为本次峰会清洁能源新焦点。转化空气中的热量,实现有空气就有24小时持续热水。其能耗比传统电热水器高出3倍以上(节电75%),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热水设备。太阳雨空气能采暖系统,结合智能除霜技术,突破性地解决热水超低温运行(-25摄氏度- 43摄氏度保持稳定工作),其制热能耗约为电采暖的1/4、燃气采暖的1/3,是目前最节能环保的采暖系统,担负着国家“煤改电”政策的主力军。

新能源商用热水、热能系统解决方案

从住宅小区到独栋别墅,从酒店,到学校、医院、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太阳能/空气能热水,到太阳能/空气能采暖、制冷、干燥、烘干太阳雨引领新能源热水、热能新理念和系统解决方案。

这两年,太阳雨先后与丹麦、加拿大两国的光热巨头因技术而结盟,建立跨国合作,首次将太阳能跨季节储热采暖技术和太阳墙采暖技术引入中国,致力于解决中国冬季采暖需求,破除当下雾霾困局。

太阳能跨季节储热采暖系统解决方案:跨季节系统存储春、夏、秋三季太阳能热量,用于冬季集中供暖,替代传统燃煤锅炉,减少大气污染,是目前最环保的新能源供暖方式。

太阳墙与蒸汽机、电脑等一同被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评为过去两个世纪最有意义的80件发明之一。通过集热板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室外新鲜冷空气在微循环孔持续被加热,并驱动送入室内,为建筑提供采暖,达到暖风与净风的叠加组合。

新能源农用热水、热能系统解决方案

农业、工业领域的能源浪费与污染甚至大于生活领域,成为中国最大面源污染的两大产业。太阳雨将新能源应用领域拓展至农业、工业,涵盖农业大棚采暖、烘干、发电,以及工业热水等等。

大国崛起,科技兴邦。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是技术,企业亦是如此。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国品牌之一,太阳雨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同时通过国际并购与合作,拥有了来自美国、德国等全球新能源领域最前沿的专家团队和人才,让中国创造引领国际水准,彰显民族品牌的实力。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