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大学社纷纷在北京成立分社。但由于起步较晚,又过多地将主攻方向定位于教材这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因此许多分社在北京难以占得长久的优势。 目前,一些大学社分社正在积极地做出调整和探索。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以下简称分社)于2009年2月成立,从去年6月到12月份共出了52个图书品种。今年计划在图书品种总量上翻一番,推出120个品种左右。 据北京分社社长杨志峰介绍,目前北京分社的图书主要定位为大众图书市场,以“悦读体验,品味生活”为理念,着重强调亲和力和实操性特色,以经济管理类大众读物、人文社科类大众读物、时尚生活类大众读物为主要方向。具体而言,北京分社的图书内容涵盖了时下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住房、油价、创业等。 北京分社最初的产品开拓是从经济管理类图书切入的,之后又陆续开发了人文社科类图书和时尚生活类图书。很多人都认为北京分社会就此转向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的模式,但杨志峰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他认为,一直以来,北京分社致力于关注民生,关注生活,因此,分社的视角就是大众的视角。 另外,人文社科类图书中人物传记类的图书也是北京分社的重点,目前已经推出“名人全传”系列,包括《服饰之王周成建》、《董明珠营销局》、《娃哈哈教父宗庆后》等。在挑选传记人物的时候,分社尽量从广义的经济管理领域的代表人物展开。 作为三大板块之一的时尚生活类大众读物,分社面对没有资源优势的现状,也有着清晰的思路。在不久前的成都图书博览会上,分社推出了《我们都爱牛仔酷》。杨志峰表示,分社之后还会按照《我们都爱牛仔酷》的模式,将时尚创意和时尚生活相结合以打造独特的时尚文化。 作为一家起步不久的分社,杨志峰坦言,在谋求高速发展的时候,近期的利润不得不放到第二位去考虑。“这是由客观因素限制和企业发展阶段决定的,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北京分社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规模和品牌建设构建良好的盈利能力。先把规模做起来,用产品数量和市场销售总册数来获得市场影响力,用市场占有率说话”。同时,分社也向构建知名出版品牌进行努力,通过品牌获得核心竞争力,由此获得长期市场影响力,从而获得长期的市场赢利能力。 与大多数新生机构一样,从建社伊始,分社就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策划人才短缺、渠道辐射力亟待提升、全流程运行不够高效、产品规模不够强大、代表作品不够丰富、媒体影响不够广泛、市场品牌不够明确、市场影响力不够强势等,这些都阻碍了其发展的脚步。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年初北京分社提出了建设“市场图书运行体系”。据杨志峰介绍,这个体系的提出基于三个背景:首先,出版改制的大环境使得改制出版社要按企业方式运行,而产品的市场运行体系就是核心内容之一;其次,近几年,华科大社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市场型图书板块,这是面对生存压力的必要变革,因此也要求有相适应的运行体系配套才行;此外,一些民营策划机构已经建立起有效的“市场图书运行体系”,获得发展先机,故而国营出版社改制需要向它们学习,否则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 据了解,“市场图书运行体系”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构建和完善研发、制造、产品、品牌、渠道、分销、物流、宣传、服务的运行体系,面对整个出版工作流程的传统的编、印、发、人、财、物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相应改变。市场图书在销售特性上不同于高校教材和专著类图书,现有教材专著发行体系一般不适应市场图书。随着“市场图书运行体系”建设的逐步展开,分社在包括营销宣传、销售、渠道等在内的发行环节中都安排了专人负责。具体而言,分社还会通过目标读者特点、渠道调查和分析来制定渠道建设的指导方案,并根据产品的特点来指导发行部门具体的操作。分社从特色定位、营销宣传和渠道建设入手,在摸索和调整中前进。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