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印刷、数字印刷、高端印刷和特色印刷作为上海印刷业的几种新业态,近年来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成为引人注目的新的行业增长点。 截止2006年,上海承接国际印刷业务的比例还是很小。在全年398亿元的年印刷销售总值中,国际印刷业务销售产值只有36亿元,仅占9%,而承接国际印刷业务的企业也只有百余家,占全市印刷企业总数的3.39%。2007年,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商务”)。同年7月,中华商务正式开业,公司依靠上海作为港口城市的优势,全力开拓包括欧美、亚洲等地区的海外出版物印刷市场,当年便完成产值1.2亿元,第二年销售额就达到了2.5亿元。其中,海外业务1.2亿元,印制了32种不同国家文字的图书。 上海去年数字印刷全年产值5亿元不到,但是,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4.9%,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瞄准数字印刷的发展趋势,积极购置配套的生产型数字印刷机更是热情不减。2009年,上海印刷企业新增数码彩色打样机9台,新增卷筒纸生产型数字印刷机8台(激光4台、喷墨4台),新增单张纸生产型数字印刷机37台(激光30台、喷墨7台)。此外,在上海加快传统印刷向数字印刷转型的过程中,优越的政策环境也为上海印企在高起点、高标准的基础上发展数字印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发展后劲更是令人期待。 科技创新,是印刷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近年来,上海印刷企业不断利用科技创新改造生产流程和现有设备,加快实现从被动型加工制造业向主动型生产性服务业转变,涌现出一批创意印刷、安全印刷、绿色印刷等特色企业。上海雅昌公司用IT技术,包括存储技术、录入技术等,结合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的印刷技术,形成了短期内难以复制的“传统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的品牌商业模式;金汇通公司则走出了一条以创意驱动传统产业发展的模式,打造了一条以创意为先导,贯穿品牌策划、营销策划、产品整合设计、企业形象整合设计、包装印刷、自主产品销售等业务的纵向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此外,上海东港安全印刷有限公司在票据印刷领域、上海同昆数码印刷有限公司在工程设计领域,都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果说这些企业的转型还在于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在市场的跌打滚爬中,顺应印刷产业发展趋势的顺势而为,那么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则从行业发展的高度,高瞻远瞩、较早地提出了“转变上海印刷业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印刷业已经呈现微利状态,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上海印刷业转变发展方式也是势在必行,而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要选准印刷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09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先后出台《扶持国际印刷的指导意见》、《扶持数字印刷的指导意见》、《扶持高端印刷的指导意见》3个指导意见,这无疑也为上海印刷转变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据悉,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还将对绿色印刷、环保印刷、智能标签等特色印刷进行调研,适时将出台《扶持特色印刷的指导意见》,鼓励印刷企业走专、特、新的发展之路。 2009年,上海印刷业总资产达到619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8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的印刷企业,总资产为297亿元,工业总产值为238亿元。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印刷产业规模继续扩大,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令人欣喜地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上海印刷业新形象。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处处长周建平表示,这一切源于两个字:开放。 周建平说,一个“开放”是对外开放。近年来上海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印刷企业,像当纳利、中华商务、利丰雅高、秋雨等,这些企业对于带动上海印刷走向高端、开拓海外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另外一个“开放”就是对内开放。在上海,民营、国企一视同仁,管理部门还专门制定了向优秀民营企业颁发出版物印刷许可证、享受培训服务等政策。 开放使得上海印刷产业的投资主体逐步发生变化,国际资本进入上海印刷业的步伐日益加快,外商投资的印刷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不断增多,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机制在上海印刷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显现,上海印刷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此外,优越的市场环境,大量的制造业云集长三角,带动了上海包装印刷和商业印刷的蓬勃发展,为整个上海印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但是,周建平也告诉记者,上海印刷业近年来虽然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上海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作为一个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利润率在逐年下降,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印刷企业已经面临较为困难的境地;而世界工业化进程表明,印刷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也是必然趋势,因此,无论是从现况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转变发展方式对上海印刷业来说都是势在必行。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