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10月10日电 /美通社/ --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精神卫生问题与社会安全稳定、公众幸福感受等问题交织叠加的特点日益凸显。抑郁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心理应激事件时有发生。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经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到430万人[1]。但与高发病率相不对称的是,公众对精神分裂、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普遍较低,社会偏见和歧视广泛存在,讳疾忌医多,科学就诊少,精神卫生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 结合国家卫计委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的主题,作为世界领先的制药企业,礼来制药专注精神卫生领域的品牌项目--“让爱触手可及”持续发力。今年参与并支持了全国范围内26个城市,近40家专科或综合医院的义诊宣教活动,涉及专业医护人员数百人,预计将为约2000余名患者提供帮助。自2005年起,每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礼来制药都携手全国各大精神专科医院,开展相关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旨在向社会大众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抑郁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儿童及青少年的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患者长期治疗、全面康复的治疗理念,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交流康复心得,乐观面对生活,尽早回归社会。 对此,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抗肿瘤产品及跨生化产品中国负责人周霞萍女士表示:“礼来在中枢神经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产品线,我们致力于推动精神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的普及。希望可以通过此项目帮助更多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患者和家属,一起正视并战胜疾病,最终回归社会!” 礼来制药 - 让爱触手可及 抑郁总是被“视而不见” “没有人对抑郁症有绝对的免疫力。”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王刚教授表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4.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或行为障碍。其中,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也成为世界各地的首要致残原因,也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大因素[2][3][4]。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偏见由来已久,精神障碍患者在与疾病抗争的同时往往还遭受严重的歧视,这无形中加重了他们所面临的疾病负担。抑郁症作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愉快感缺失为主要临床特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高发疾病。然而,由于公众对于抑郁症的认知有限或存在偏差,抑郁症在中国存在‘三高两低’特点,即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以及低识别率、低治疗率。目前,对于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率均不足10%。” 抑郁症有一个完整的治疗周期,首次发作的治疗周期为一年左右,多次发作的治疗周期要两三年。抑郁症患者经过综合性治疗,获得临床治愈并不难。大部分能恢复到发病前的社会功能水平。主要的解决方案有三种,一是药物治疗,一般针对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第二是心理治疗,无论是轻度还是中重度患者,都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常常配合药物治疗。第三是物理治疗,针对的是极度严重患者,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使用。对于抑郁症应早发现早治疗,药物足量足疗程,加上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患者对此要有信心。 被误解的“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较高的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大概为3.8‰-8.4‰,而中国的患病率大约在6.55‰[5]。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如未获得及时治疗,疾病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患者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受损,学生因学习能力下降而退学、休学,成人因工作能力受损而失去工作,对家人不知关心照顾,不能承担家庭的责任。有的发展到精神衰退状态,造成精神残疾。有时受幻觉、妄想、逻辑障碍、情绪障碍等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措施。同时,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严重者可能需要物理疗法的支持,但在其中长期的药物治疗仍然是关键。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的用药依从性总是差强人意,自行停药、减药或拒绝服药等行为时有发生。对治疗的不依从或部分依从是导致患者复发和再住院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数据显示,约50%的患者对抗精神病药治疗不依从[6][7]。而治疗不依从可引发症状加重、疾病复发、住院率增加、长期疾病控制不良等,影响患者健康,加重医疗负担。因此,上海市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康传媛教授建议,“提升依从性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治疗时间是宜长不宜短,患者必须严格按照药物的治疗周期服药,切莫自行停药,以免复发或恶化。” [1]《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解读;2015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