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不仅是一个时髦的词汇,它也是当今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巨大挑战。 随着信息通信业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开始打破原有的平衡,在一些运营商传统领地上分食利润,而电信运营商却面临着沦为“数据管道”的威胁。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称,现在电信网络数据流量巨大,而这些流量主要来自于上网应用。普通手机用户、智能手机用户和上网卡用户三者所产生的数据流量比例,大概是1:10:100。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费尽投资、苦心经营的网络,绝大部分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管道”,而这管道里流走的不仅仅是数据,更是大量的利润和运营商传统的优势地位。 怎么办?王建宙认为电信运营商应该选择更加开放的态度,来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放并不意味着沦为“管道”,而是蕴含着更多的机会。 其实,在1:10:100中,运营商最为看重的应该是“10”。“1”对数据业务需求较小,而对于资费相对低廉的语音等业务需求较大。“100”则将大量的流量分流到了互联网企业,运营商可获得的价值很少。智能手机则不同,基于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运营商更能把控,抛开网络容量受限、大数据量可能给用户体验带来影响不说,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的多媒体应用,运营商能获取比传统互联网的“管道”费用更高的收益。 在3G上马初期,为了扩大品牌认知度,加深用户对3G数据优势的感受,再加上手机终端的不丰富,运营商基本都采取了上网卡主打的策略。但是随着以上问题的逐步解决,这种策略开始调整。三大运营商通过时长、流量等计费模式的调整来“限制”数据流量,用资费杠杆来促使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产生倾斜。但无论如何,运营商限制用户使用行为的各种举措都不是长久之计。 面对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运营商必须提供移动宽带服务,而移动互联网正是移动宽带服务的核心所在。一方面,在开放的环境中,运营商也看到各种“Phone”的成功对于数据服务带来高附加值的益处,因此也对智能手机格外青睐。“调用户结构”正在成为运营商的主导,各种鼓励使用智能手机的政策浮出水面,无论是补贴还是营销,或是与制造商的合作,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对于多媒体应用的开发、应用商城的建设也进入一个白热化的阶段,在吸引用户使用、将数据流量吸引到“管道”的同时,也从中赚取更多的附加值。 移动互联网是个挑战,这个挑战其实就是如何将“10”变大,我们期待运营商能有精彩的表现。 运营商措施 1 取消3G上网卡不限流量套餐 今年4月开始,运营商相继取消或暂停了3G上网卡不限流量套餐的办理。中国电信宣布于4月1日开始实行新的3G上网卡无线宽带套餐政策以取消不限流量的计费模式,而中国移动不限流量的随意行套餐也暂停办理。那么,运营商在3G上网卡资费套餐上对流量具体做了哪些限制?以中国电信为例,调整前的160元本地套餐,包含每月包300小时北京地区上网和5小时国内漫游上网时长,每月不限制上网流量,仅计费时长。调整后的150元本地套餐,包含120小时北京本地上网时长以及10小时的漫游时长,整个套餐总共包含15G上网流量,超出部分将按照0.10元/分钟收费,并且,套餐限定最高使用时长为120小时,若在使用中流量没有超出但是时间超出了,也要被扣费。由此可见,在新的套餐中,中国电信在流量和时长上对3G上网卡进行了双重限制。 一石激起千层浪,运营商限制3G上网卡流量的举措,引发了社会上的众多评论,也引发了用户的不解。然则,细细分析运营商此举的意图后不难发现,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相比固定网络,移动网络的带宽资源更为有限。3G上网卡不限流量的套餐,在3G业务推出的初期,是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武器,但是随着用户数的不断增加,网络宽带的压力也就逐渐呈现。新西兰电信和AT&T都经历过数据流量激增而导致的网络瘫痪事件,这以后,3G网络带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就成为运营商尤为关注的问题。 同时,对于用户来说,网络的拥堵也将大大影响使用体验,降低业务满意度。由此看来,如果3G上网卡用户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并且仍然不限制流量,网络拥堵甚至瘫痪将会成为必然,而到那个时候再进行调整和疏导,将事倍功半。今年6月,饱受流量之苦的AT&T对其资费套餐进行了调整,改变了原有的不计流量的收费模式,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流量问题,随后,法国电信也表示考虑取消不限流量的数据套餐。这时候回头去看中国运营商取消3G上网卡不限流量套餐的行为,则显得明智而且必要。 从3G业务的长远发展来看,以3G上网卡为代表的无线宽带接入业务并不是未来的主流业务。能够带来更丰富应用、更优质体验,以及更高收益的手机游戏、手机支付、位置服务、视频监控等业务,将是3G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如果有限的带宽资源过早、过多地被无线宽带接入业务占用,那么后续业务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影响。出于这一考虑,3G上网卡就应限制流量为后续业务的发展慷慨“让道”。 运营商举措 2 鼓励用户 使用智能终端上网 今年年初,三大运营商都宣布了3G“千元机”战略。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明确表示,今年发展TD的三大举措之一就是力推低价手机,进行普及。6月下旬以来,3G智能手机开始了“普及行动”。在前期推出iPhone、乐Phone、“大器”等双网双待中高端3G手机之后,中国联通又启动了千元3G智能手机活动,作为2010年重点发展“普及型智能终端”的重要举措。中国电信也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夏季3G手机促销活动,并辅以购机抽奖、套餐补贴等方式,以700余万部的3G手机预备量来满足广大用户的终端需求。千元左右的3G智能手机价格,大大降低了客户使用3G的门槛,可使3G惠及更多百姓。 为了引导3G用户更多地使用手机上网,除了降低3G智能手机价格,运营商还大大降低了数据业务资费标准。今年5月,中国联通对iPhone的合约计划进行了下调,推出了最低档为96元包月的iPhone合约计划,这一调整使iPhone销量大增,其5月份的单月新增3G用户数首次超过百万。 为了鼓励手机上网,中国移动对GPRS用户进行了大幅度优惠,原先10元包30M流量的手机上网套餐,升级到10元包70M,超出部分的资费更是由原来的10元/M降低到1元/M。 有专家称,运营商采取“预存话费送手机”、“买手机赠话费”等优惠活动,实际上就是希望通过终端补贴、资费补贴,一方面保有现有用户,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用户使用手机上网,培养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 根据欧洲等海外市场发展3G的经验来看,无线上网卡在初期为培养用户的3G使用习惯功不可没,但也只扮演了过渡性的角色。随着3G手机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3G智能手机占据了大部分网络流量。 在我国,随着3G网络覆盖的基本完成,以及3G手机终端的日渐丰富,运营商正在通过3G智能手机的推广,引导用户更多地使用手机上网,从而提高每单位网络流量的价值。 3G对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已经突破4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超过6成,手机上网在国内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可以预见,运营商运用终端补贴和资费补贴两大价格杠杆,将有力撬动整个3G市场。3G智能手机正在成为主流,它将取代无线上网卡,成为耗费最多3G网络数据流量的3G终端。 目标解析 流量迁移,用户向移动互联网的迁移 当前出现的数据业务流量从上网卡到智能终端的迁移,尽管直接的导火索是上网卡流量猛增所带来的网络压力,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 从根本上来看,运营商所拥有的网络资源,是运营商获取收入的基础;与此相应,能否对网络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则是决定运营商收入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数据业务流量迁移,就是为了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让用户更容易、更经常地去使用有着更高价值的业务——移动互联网,从而实现用户的迁移,最终提高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流量迁移,首先有助于培养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习惯。 3G上网卡,从业务和应用发展的角度来看,带来的变化是十分有限的。3G上网卡业务,事实上只是实现了固定宽带上网业务的移动化,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随意连接上传统的互联网,使用纯粹由互联网提供商提供的网页浏览、视频点播和下载等传统业务。简而言之,3G上网卡业务,只不过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接入手段,停留在简单的物理层面,并未对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战略转型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 使用智能终端上网,则为用户使用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铺平了道路。与上网卡不同,使用智能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上网,将不仅仅是接入手段的改变,应用创新与推广模式、商业模式、用户喜好等等,都将因此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乃至颠覆性的重塑,从而将移动通信产业真正带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尽管当前的智能终端上网用户,还主要是以浏览手机版的网页、登录社交网站等简单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为主。但不可否认的是,只要用户通过这些简单应用而养成通过智能终端上网的习惯,那么未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因此而获得良好的用户接受度,推广起来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流量迁移,其次有助于提高流量的价值。 众所周知,上网卡业务虽然是3G的先锋应用,但却无法成为真正的主流应用。电信专家庾志成认为,3G上网卡业务的可盈利性并不高,运营商在此过程中仅仅扮演着管道提供商的角色,只能简单收取包月费、流量费等接入费用。智能终端的情况则与此截然不同:除了每比特数据流量本身的价格要明显高于3G上网卡业务以外,还能够通过有着更高附加值的应用对流量的价值进行再次挖掘。例如,苹果AppStore里的应用,用户除了要在使用过程中支付流量费用以外,还要为应用付费。在这样的情况下,运营商的网络流量就相当于进行了多次使用,显然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 流量迁移,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打开移动互联网之门,将用户带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当前,运营商已经普遍掀起了一股“开店”热潮,应用商店已经成为公认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最佳形式。但是,任何好的应用,只有受到用户欢迎并获得规模推广,才能真正称为有价值的应用。而运营商采取措施将数据业务流量从上网卡用户向智能终端用户迁移,就是为了让用户距离应用商店更近一步,距离移动互联网更近一步。当然了,富有吸引力的应用商店以及具体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将有助于运营商加快这一迁移。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的大门,正在迎接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来自易观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突破2亿,预计今年年底将会增长到4.3亿以上。在这样良好的市场形势下,运营商采取措施刺激数据业务流量的迁移,无疑是契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可以说,流量迁移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用户的迁移,就是传统互联网用户向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迁移。 终端市场反应 昙花一现的上网本 在中国市场,2008年上网本获得了迅猛发展,销量由2007年的不足3万台猛增至51万台。2009年,随着3G的开通,运营商也对上网本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一时间将上网本推上了辉煌的巅峰。但不到一年,上网本就开始由盛转衰。 2009年年初,3G开通。为刺激数据业务的发展,电信运营商开始了对上网本的“培植”。中国联通在1月17日召开的公司3G策略发布会上,宣布将采购30万台内置数据卡的笔记本电脑。4月15日,中国移动宣布与17家PC厂商合作推出29款上网本。中国电信也准备推出内置EV-DO上网卡的上网本。财力雄厚的运营商的加入无疑为上网本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然而就在2009年年底,多家市场咨询公司就已经开始预测上网本将由盛转衰。IDC的分析师认为,上网本本年的增速将开始放缓,低于传统笔记本电脑。Gartner发布的报告也称上网本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因为上网本不仅面临着其他低成本PC日益激烈的竞争,还面临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其他方面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曾给予上网本高额补贴的运营商的退出。 3G初期,推出上网本是为培养用户移动上网的习惯。但随着3G用户的逐渐增加,上网本的弊端也开始显现。相比智能手机,上网本用户BT下载、在线视频等操作既占用了大量带宽资源,给运营商正在建设中的3G网络带来沉重负担,又不能贡献除流量费之外的其他收入。因此上网本作为一个过渡性产品的使命也面临着终结。 事实上,还在上网本销售最火爆的2009年中期,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就曾表示,上网本以及上网卡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手机仍将是未来3G的主要终端。 这一说法从近来运营商在智能手机方面的频频动作可以得到印证。中国电信在今年年初推出“四通道”高端智能手机。随着“全系列3G智能手机”战略的推进,中国电信又将中、低档智能手机纳入阵营。中国移动则制定“全网操盘”的智能终端策略,对智能手机的销售、推广进行全面布局。中国联通不仅下大力气推广iPhone、乐Phone等明星产品,还推出“沃”千元智能手机,实现智能手机“全覆盖”。 智能手机能够成为运营商的新宠原因无他,只因为智能手机承载的众多移动互联网应用能为运营商的单位流量创造更多价值。而地位逐渐被智能手机取代的上网本也终将完成自己昙花一现的使命。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