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获》杂志的长篇小说专号(2010春夏卷)面市,杂志粉红色的封面上,特意印上了“《爵迹》郭敬明”及其他三部作品、作家的名字。该专号看上去青春气息浓郁,与《收获》正刊冷色、不标注作品作家名字的封面差别甚大。据《收获》杂志介绍,这次《收获》“联姻”郭敬明,是后者主动抛出的绣球。在不久前做的一个采访中,郭敬明告诉《收获》的编辑,自己有一个长篇小说即将完成,并询问是否愿意刊登。《收获》编辑部决定将小说发表在“长篇小说专号”上,该专号属于增刊,创办多年,可以一期刊发四部长篇小说,比较注重可读性,风格跟正刊不一样。这期刊物预订数仅三万册,比去年同期低。刊登郭敬明小说的这期长篇专号登陆上海书报亭一个星期后,还没有收到发行火爆的反馈信息,“增刊就像卖书一样,反应速度比较慢,具体数量估计不会太多。”相比之前《收获》刊登郭敬明小说引发的热烈的争议,这样的销售现状确实显得有点冷清…… 对纯文学杂志《收获》联手郭敬明以期扩大文学期刊的市场占有率,扩大文学期刊的读者阅读范围,增加这本文学期刊的发行量,对这种现象,一些文化媒体如此评论道:《收获》联姻郭敬明发行量未涨,变脸损害品牌……可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收获》的这种功利目的和实际结果形成巨大反差的尴尬。 对郭敬明来说,他早就不再简单地以“作家郭敬明”的文化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现在文学界已经把郭敬明看作是中国文坛上的最成功的标准的商业作家之一,具备了鲜明的市场化文化人格特质……但是,不能否认,郭敬明在“80后”作家中的影响作用,在流行的青春文学中成为领军人物,特别是他拥有较广泛的青少年读者群体,具有很广泛的图书市场潜力,他的文学作品的写作和出版有一定的市场号召性,可以说,“郭敬明”已经成为了一个商业的和文学的品牌。 证实郭敬明这种作用的是,去年7月25日《人民文学》出刊600期专号,郭敬明的《小时代2.0之虚铜时代》被收入其中,并且是发表在《人民文学》的正刊上。当时有文化消息说,因为《人民文学》的正刊铺开的面积广,订户、零售都有,该期《人民文学》杂志刊登了郭敬明的新作后,销量暴涨。 这次《收获》选择在增刊上刊登郭敬明的小说,其实也是看中了“郭敬明”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为扩大文学刊物的影响,提高文学大众的关注度。 在总结《收获》这次刊登郭敬明小说的经验教训时,不少文学评论者认为:文学期刊不是时尚杂志,轻易改变杂志的风格,结果弄得自己什么都不像,丧失了原来的特点。坚持纯文学的方向,拥有一批忠诚的读者,虽然没有很高的收入,但杂志还能生存下去。不要搞混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文学刊物不应排斥郭敬明这些有市场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但能否刊登还要看他的作品的文学品质,而不仅是他的市场影响力。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