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书号申领的放开,越来越多的民营书商具备了自由策划出版图书的能力,但图书盗印现象却变得越发不可收拾。近日,国内一盗印图书多达10万余册的民营书商王某被依法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国内至今最大的因盗印图书而判刑的案件之一。然而,在这起案件背后,被称为正版中的盗版——盗印市场究竟有多大商机与危害? 正版中的“盗版”市场 “你的印制安全吗?”这是现在北京出版市场中著作人最爱问的。如今,北京盗版图书可谓销声匿迹,但绝大多数的著作人却依旧抱怨自己赚的钱很少。那么是谁动了著作人应得的“奶酪”?随着近日民营书商王某因盗印图书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的案件公开,一个被称为正版中的“盗版”市场浮出水面。 “盗印是指未经版权所有者同意而非法印制(出版物)的行为。”一家民营书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简单来说,出版一本图书时,出版社会跟著作人商谈出版物的发行数量以及版费分成。但实际上一些出版商为了能更多地获取利益,印刷超过约定发行数量范围的图书,这其中超出约定印刷范围的图书就称为‘盗印’。由于盗印书是根据正版书的模版,一次印刷而成,因此和正版图书一摸一样。说它是正版中的‘盗版’则是因为这部分图书并未与著作权人进行利益分成和上缴税款”。 “目前,绝大部分在市场发行的图书或多或少存在盗印现象,毕竟没有利益分成和税款,图书的利润会很高。”这位负责人表示。 书号实名申领打开“盗印”闸门 “如今的图书市场,盗版图书越来越少,但是‘盗印’现象却越来越多了。”出版人杨赣表示,“这是国内一再加大对盗版图书的打击力度,加之很多读者从根本上抵制盗版图书,以至于盗版市场逐渐萎缩。但去年放开的书号申领却让一些民营书商和出版社盗印有机可乘”。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出版市场随着书号实名制申领的推动,策划、出版一本图书变得比原来更为简单、便捷,随着越来越多的书商进驻,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书商们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好书没法赚钱,但有了好书,却要缴增值税、缴版税,一样赚不到钱。而盗印现象的出现却很好地为书商“解决”了这一问题。 随后记者假装刚入行的民营书商,向湖北一家民营书商肖老板求起了“盗印”经。 “要发财,不靠点手段能行吗?”肖老板自豪地向记者道出了盗印中的奥秘。“要出书,你要先弄到书号,现在书号那么好弄,很容易拿到。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是要‘聪明’地和著作人谈。切记,在谈分担版税图书的数量时,一定不要告诉作者这本书在市场上的实际销售量。比如,一本原本能在市场上发行10万册的畅销书,你就必须跟他们说:‘这本书在市场上有其他同样选题的相关图书,它的实际销量也就5万-7万册。’并尽可能多印几版,这样你就有3万-5万册的图书不用分著作人版费,而这3万-5万册图书在市场是‘不存在’的,因此也就不用缴税。一般你加印的数量大概在30%-50%之间,太多了会引起著作人怀疑,容易露馅儿。” 记者按照这位肖老板所举的例子计算,一本定价为20元的图书,按照和著作权人约定分担版费的7万册图书印刷,盗印3万册。印刷、装订、发行费用为每册4.5元-6元、盗印图书按照市场价6折销售,则盗印一本畅销书最终能获利18万-22.5万元。而这还是仅盗印了30%的数量。可见,盗印市场的利润空间与盗版并无本质区别。更何况盗印出来的图书就是“正版”图书,销量根本不用出版商担心。“这些盗印图书在市场上销路很好,6-7折的价格要比原版图书的价格低3-4元,又不会挤压原版图书的销售空间,因此这种方式很受我们欢迎。”肖老板告诉记者。 印刷厂被逼“狼狈为奸” “印刷厂在印刷出版一本图书时,不是要按照出版合同上所写的数量进行印刷吗?怎么还能盗印呢?”面对记者的疑惑,肖老板再也不肯多教,他仅用4个字回答了记者的问题,“为生存呗”!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郊区的一家印刷厂,琳琅满目的图书种类让记者应接不暇,接待记者的是该印刷厂负责人和霆。“大哥,要印些啥?图书、报纸、工艺印刷我们这里都行。”当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和霆表示,一切好说,只要出版商提供出软片和出版清样就行了,要多少印多少,价格0.12元一张,一本书的印价大约在3-5元。 “你们不用看出版合同吗?” “不用!你要印多少我们直接印就行了。” “如果我盗印怎么办?会不会有人查?” “我们只管印刷,至于你是不是盗印,我们管不着!再说查也查不到我的头上。我巴不得你印得越多越好呢。这年头,印刷利润一再缩水,我印你一本书利润也就不到1.2元。别说你盗印,就是你让我印黄色小说我都给你印。”和霆一语惊人。 据记者了解,一般印刷厂必须具备书刊准印证后才能进入印刷业这一行当,然而由于国内对国外二手印刷设备缺乏管制,以至于大量二手印刷设备流入民营印刷厂手中。这些无从追踪的印刷设备也为印刷市场卷起了一阵“黄沙”,“只要纸质一样,有谁能知道这本书是哪里印出来的”?和霆表示,相比中小印刷厂生存的艰难程度,大型印刷厂有自己的赚钱之道。“我们根本比不上人家。” 整治盗印难于盗版 和霆所指的大型印刷厂的赚钱之道其实也和盗印有关。近几年,不断有一些出版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可能已经有一些印刷厂与盗版商勾结,在接受出版社订单的同时擅自加印,然后将这些非法的但却与正版书毫无区别的图书低折扣卖出。因为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很多迹象表明,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当然,这还只是发生在印刷环节的问题。如果仔细考虑图书进入市场之前的诸多流程,比如排版、出片、内部文件传输等等就会发现,还有相当多的安全隐患存在。而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大部分出版社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都还不是很充分,不少人都寄希望于所有相关企业的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 “印刷企业擅自加印是目前已经有所显露的一个印制安全问题。”上海人美社社长李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种种迹象表明,近两年我们的一些美术类引进版图书已经被一些印刷企业擅自加印,而且问题可能主要集中在广东的个别印刷企业。比如我们要求印厂印4000册,但可能印厂印了6000册,剩下的2000册就成为盗版的‘正版书’流向市场。”因为这个原因,目前该社的美术类引进版图书销售量平均下降了15%-20%。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艺术类图书和一些专业美术出版社的艺术类图书也不约而同地有了这样的“遭遇”。 广西美术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冯波谈道:“我们的一本引进版的人体绘画教学教程图书,从2003年引进以后,至今已经重印10次,印数达到10万,销售非常好。但从2004年年底开始,这本书的销量开始严重下降。我们也发现了很多这本书的盗版书。其中有改了开本的、有缩减页码的,还有与我们的正版书丝毫没有区别的。”对于提到的这些与正版书没有任何区别的盗版书,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证据表明是因为印厂加印导致,但来历还是很令人怀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印厂是不是非法加印了,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即便出版社派人去印厂盯着,也无非是一个心理安慰。如果印厂非法加印的话,出版社肯定盯不住,1000册图书几秒钟就印出来了,出版社的人不是专业做这行的,看不出来。”另外,对于在印制时为了解决残次率问题放数印刷的图书,很多出版社都是以继续存放在印厂的方式处理。但出版社和印厂之间除了一纸合同,要求印厂保证这些书不能外流之外,并无其他监督机制来监控这些图书。这些书一旦外流,可能又是一批非法的“正版书”。 印刷市场亟待规整 如今,出版市场防止盗印也成了仅次于盗版的第二大难题。对此,北京印刷学院刘方表示,对于防止盗印,建立对于危机和问题的预警机制远远要比事情发生以后再来想办法处理要更为有效。“对于以上这些发生的和尚未发生的印刷安全隐患,一些出版社和印刷企业还是想了一些办法,希望能或多或少地保证印制安全。比如一些出版社对一些畅销书经常采取分厂造货的方式,封面、内文、插页等分别由几个印厂印制,然后再去异地装订。此外,一些出版社则采取给印厂额定数量带有特殊标记纸头的方式来控制盗印。如果发现图书没有这种特种纸,就可以认定为“盗印”。刘方说,“但这样对于图书出版的成本增加了很多”。 “避免盗印的发生首先必须规整印刷市场!”出版人王文芳表示,盗印其实就是由于印刷厂不规范操作所引起的。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