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传媒》 发布日期: 2010年7月16日 16:59 |
2010年的5月28日,《京华时报》创刊九周年,单日204版、3000余万元广告刊登额创下历史记录。经历了报业混战、网络崛起、报业拐点和金融危机后的《京华时报》似乎没有“报业冬天”,用京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海民的话说,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报业的价值和优势,探索和确立网络时代都市报的竞争优势,通过谋求更大的市场地位、筹划京华传媒集团和启动上市等策略,再造纸媒。
重新认识报纸的价值和优势
5年前的夏天,《都市报的冬天提前来到了》一文刊发后,吴海民关于报业寒冬的观点立刻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促使报人开始直面网络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寻找报业的未来出路。
2005年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方阵迅速崛起,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都在下降,形势非常严峻。在恶劣的报业市场环境中逆市增长了4年的《京华时报》,针对网络媒体和传统报纸的特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2009年1月,吴海民在报社编采部门全体中层干部会议上提出:虽然我在4年前曾大声疾呼“报纸的冬天”提前来到了,但我并不赞同所谓的“报业消亡论”。相反,我对都市报的生命力充满信心。
吴海民说:“我认为传统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报纸,在当今的媒体传播格局中仍然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比如说,报纸的稳定性;报纸和网络的区别在于,前者稳定性强,读者群相对稳定并具有连续性;后者是分化流动的,网络媒体不断裂变,从Web1.0到Web2.0 到Web3.0,受众不断转移。 “以前热衷于写博客的人现在主要去微博,以前发邮件的网民会转变成利用QQ联系。”再如,报纸的地域优势:都市类报纸读者相对集中于某一城市,拥有共同的语言、生活环境和需求,而网络媒体的用户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无法在内容上聚焦,也无法保证区域城市的广告投放效果。报纸的品牌优势:报纸过去几十年在大众心目中建立的公信力、权威性和真实感,不会短时间消失,经受住了时间考验。报纸的原创优势: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报纸仍然掌握原创新闻的采访权和发布权,拥有专业化的记者队伍、职业化的编辑经验,而网络媒体的采访和发布则受到严格的限制。报纸的组织和号召能力:一张优质的、亲民的都市报通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渗透、互动和影响而与广大市民建立的紧密联系,在较长时间里不会轻易改变,而且报纸在活动组织等方面具有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号召力。
也是从2009年开始,《京华时报》通过改版、统一编采观念,开始探索和确立网络时代都市报的内容优势,进行内容的全面创新。吴海民专门系统地阐述了报业创新的紧迫性,强调着重从八个方面强化内容创新。
一是加强报纸的公信力。吴海民说:“在网络媒体充斥的传言和谣言面前,报纸是更可靠、更可信的信息渠道,我们首先要强化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增强报纸的公信力。”
二是强调原创性。原创性是报纸的生命力,尤其是当网络媒体新闻采访和发布仍为政策禁区的时候,独家的原创新闻是报纸的一个制胜武器。
三是强化报纸的独家新闻和同源新闻的独家视角,力争使更多的新闻做到第一发布。传统报纸的信息传播不如网络媒体迅速快捷,但可在新闻追踪和新闻解读等深度报道上做到后发制人。
四是增加社区新闻。作为北京人的都市报,强化和扩充本地新闻,增加社区新闻,是在同开放性和世界性的网络媒体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因为报纸的地域化信息能够满足读者对于接近性的需要。吴海民说:“北京本地新闻,要以北京人的视角去写,而不要以‘北漂’的眼光去看北京。”
五是强化报纸的新闻整合能力和编辑手段。因为在网络的海量信息和读者的有限时间面前,对信息的筛选、分类、疏理、加工和新闻定制,已经成为读者对报纸功能的必然要求。
六是强化报纸的评论和新闻点评,在受众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感召。
七是强化报纸的视觉设计和版面包装,给读者以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
八是强化报纸和网络的互动,利用网络的渠道优势开展报纸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 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报纸的价值和优势是相对于网络媒体而言的,但在同城都市类报纸的竞争中,吴海民认为占有更大市场份额的报纸才真正有希望长久生存。他说:“作为北京报业市场未来的赢家,应该占有北京平面媒体广告投入总量50%以上的份额。”
但《京华时报》在拓展市场份额时,压力颇大,一方面《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也在不断地维护已有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北京报业市场已触及“天花板”,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拥有增量,这就意味着与其它都市报的竞争更加激烈。进入2008年,随着纸价上涨、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滑等因素的影响,都市报的发行市场在缩小,广告市场不容乐观,许多报纸经营困难。据CTR的数据显示,2009年1-7月,中国报业的实际收入是负增长。但就在报业在重压之际积极转型之时,《京华时报》在报纸主业上仍然采取进攻战略,加大采编的创新和投入,在增加发行量的基础上调整发行结构、锁定高端客户,继续在广告市场上厮杀,尽可能地扩大市场份额。
《京华时报》在采编领域的创新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为了全力打造第二封面,设立了目击版,强化新闻的视觉冲击;将文娱单叠出版,完善了文娱新闻的结构,提升了文娱版块的影响力;设立社区版,北京新闻结构更趋合理;在健康周刊、房产周刊改版的基础上,推出教育、旅游周刊。财经新闻在率先改版之后,创造性地推出“京华时报?招商银行杯股神炒股大赛”,盘活了证券投资版面,与广告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值得一提的是,建立起全面的原创评论体系,从2009年4月份推出“京华时评”,以立场鲜明、立意高远、贴近生活的特点,被称为中国媒体的一个“观点高地”,已成为《京华时报》的品牌栏目。
报纸品质提升了,但报纸的发行遭遇巨大的压力。2008年9月,《京华时报》从0.5元提价为1元,增加了发行难度,而且整体报业发行市场日渐萎缩,加上北京市对报摊的整治管理,报摊数量流失约1/4。在这种情况下,报社加大投入,千方百计地扩大征订,尤其是加大高档社区、宾馆、饭店和机关团体的征订力度,力争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征订报纸在总发行量中的比重。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改善报纸的发行结构和读者结构,将报纸覆盖到北京近300家加油站,16家银行及金融机构网点。据了解,《京华时报》2010年报纸发行工作以三个要求为核心,一是数量上要比2009年的指标日均增长2万份;二是质量上要全面覆盖北京的高端人群;三是份额上要使《京华时报》在零售市场上的份额达到75%以上。吴海民告诉记者,《京华时报》4月份在北京零售市场的份额达到73.51%,并正在努力实现日均增长2万份的目标。
发行量的增加和发行结构的调整,为抢夺广告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北京报业市场已经触及“天花板”,都市类报纸的广告经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自2008年开始,《京华时报》以强烈的危机意识扩大经营领域、调整经营策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对长期处于弱势的广告领域和行业深入开掘;对某些支柱行业的广告要采取实物置换、价格调整的竞争策略;对各部门进行广告实收指标和市场份额指标的双重考核,特别是突出份额指标的考核,以激励大家努力争抢市场份额。根据规划,2010年的《京华时报》广告增长重点主要是房地产广告、汽车广告、教育和旅游类广告、FA类品牌广告,但广告份额的增长必然以其他报纸的下降为前提,因此《京华时报》的广告运作必须保持主动进攻的态势和策略。据了解,2009年底《京华时报》成立了汽车事业部、房产事业部,成立广告审查部力图改善广告品质,与十个行业总监签署了目标责任书。在这一系列规划指导下,2010年1-5月份,《京华时报》广告额增长超过30%,其中4月份同比增长达47%。
战略布局与百年京华
2010年5月26日,怀揣着“百年京华”的目标,传媒杂志社、京华时报社主办的《京华时报》创刊十年研讨会,邀请主管部门领导、传媒专家对《京华时报》的未来战略进行探讨。吴海民在会上作了题为《将百年京华进行到底》的发言,他说:“2010年,《京华时报》将从市场、产业、品牌、体制和团队等五方面着手,为下一个十年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再造纸媒,实现‘百年京华’之中期目标。”京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斌解释道:我们的“百年京华”不只是一张报纸,它还是一个企业、一个媒体集团。
“百年京华”一直是《京华时报》战略目标,启动京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乃至京华时报社的整体上市是近期目标,一旦成功,既可优化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又可带动报社和公司体制机制全面创新。同时,上市可借助资本之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京华时报社的战略布局。吴海民说:“在报业市场总体规模萎缩、利润水平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报业战略转型势在必行,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拓展,最大限度地挖掘纸媒的市场潜力,向数字媒体进军,靠自身的积累远远不够,必须大胆地走向资本市场。”
据统计,按照京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目前的资产规模和利润水平,上市后募集的资金量约为5亿元左右人民币,这将对京华时报社的报纸再造起到催化作用。
首先,可以迅速将《京华时报》报纸主业做大做强。《京华时报》一直在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虽然在早报的发行市场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在所有京城报纸的广告收入中已经是第一,但时至今日,《京华时报》在北京广告市场的份额仅占20%以上。靠常规的进攻战略和自身积累,很难在几年内实现重大突破。而一旦有了充足的资金,将有利于使《京华时报》做大做强,在北京报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二,可以大力发展发行物流。京华小蓝帽的物流配送增值业务已有一定基础,盈利模式比较清晰,具有良好的盈利预期,目前缺少的是相应的公司体制和发展资金。一旦有了资金作后盾,可以加快扩大网点,实行连锁经营,吸引大宗物流商品,积极开发电子商务,以目前的京华亿家超市为基础把触角伸展至社区及家庭。
第三,可以加快发展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吴海民认为,对数字媒体进行兼并或收购是条捷径,发达国家的传统媒体就成功地实施了收购战略。据了解,《京华时报》每天制作两个新闻原创视频新闻,除在京华网上点播外,还卖给其它商业网站。
第四,合作经营或购并其他媒体。在资本充裕的情况下,《京华时报》可充分挖掘报纸周刊、期刊、图书、广播的潜力,从单一报纸媒体向多种平面媒体发展。吴海民表示,上述上市后的规划是京华上市初期的阶段性运作。上市后用不断的资产注入和定向增发,不断的媒体收购和企业兼并,将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实现单一报纸到传媒集团的成功跨越。
对于京华时报社的上市,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在研讨会上表示,现在整体上市没有什么大的政策障碍,随着体制机制的创新,报刊业、传媒业的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王国庆说:“希望《京华时报》在这方面能够为整个报业改革,特别是为推进都市报的改革做更多的贡献。”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