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桦榭菲力帕契旗下世界著名女性杂志《ELLE》推出的“ELLE 2010风尚大典颁奖典礼”在上海上演,来自ELLE全球各版本的40多位主编、出版人齐聚于此,这是ELLE Style Awards自1997年在伦敦创办以来首度迈入中国。 《ELLE》杂志自1945年于法国创立,至今已在33个国家发行独立版本,作为这本全球最大女性杂志的源头,法国版《ELLE》的地位自然举足轻重。为此,本报特别采访了法国版《ELLE》杂志出版人Frank Espiasse,今年是Frank Espiasse在法国版《ELLE》工作的第五个年头,2年前,他被任命为出版人。 《21世纪》:去年是全球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一年,《ELLE》杂志在法国的发行量,是否有受影响?与其他女性高端时尚杂志比,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Espiasse:与中国《ELLE》是月刊不同,《ELLE》法文版是周刊。根据法国订阅发行量Publishers Declaration FPC 09的报告指出,2009年《ELLE》(法文版)的订阅量为370658册,是30年来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尽管2009年对整个时尚产业而言世道艰难,但我们保持广告页的定价,依然获得了销售额的增长。并且坚定地选择在杂志摊积极主动促销的策略,而没有以防卫性地增加订阅杂志费用。在2009年,我们的杂志摊零售量增加了9.1%,在8月的中期甚至达到18.7%的增量。 《21世纪》:您觉得时尚的关注点这些年来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Espiasse:女性依然喜欢打扮自己,热爱购物,这点那么多年来都不会改变。但同时也更多关注自己职业的发展、内在的塑造、对家庭与孩子的照顾,以及对整个环境、对地球的保护。《ELLE》在全球各个国家的版本尽管各地文化、观念各不相同,但都在传递这样的信息——引导女性更适应今时今日的世界。 《21世纪》:第一次来上海,您对中国的印象如何?如果用“中国人”和“奢侈品”两个词来造句,那会是什么? Espiasse: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中国人很努力、很敬业,总是想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谋求更好的发展,这一点在法国人乃至欧洲人身上已经很难察觉到。“中国人”对“奢侈品”充满梦想,对于来自西方的这些奢侈品牌,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非常渴望。 《21世纪》:诸多奢侈品牌都会推出中国特别版商品,尤其是在世博期间,如何看待他们的“入乡随俗”? Espiasse:作为一个企业,追求盈利是很正常的,这并不是害羞的事。比如Chanel在法国的店铺和商品主要是黑白两色,而到了中国、俄罗斯会使用更浓烈的颜色,比如红色、金色,这都很自然。作为一个奢侈品牌,可以换颜色、换设计、换形象,但是保留了原有的精神和DNA,并不矛盾。 《21世纪》:如今,亚洲市场对于奢侈品消费的疯狂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您觉得如何才是健康的消费观? Espiasse:我可能并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但我觉得“Buy or die”这样的消费观有一些偏激——不一定要买,我们可以“等”,可以“梦想”。不一定要通过购买、拥有才能达到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