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社交网站泄露隐私导致安全隐患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布日期: 2010年7月20日 10:52 

    近日,据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称,社交网络服务Twitter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上欺骗了用户,使他们的隐私处于危险之中。事实上,不单是Twitter,Facebook、谷歌等网络也都因隐私问题而备受争议。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社交网站的用户数量高达1.76亿,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着实令人惊叹。但同时,社交网站的各种问题也日渐浮出水面,如内容的同质化、恶俗的网络游戏等,但最饱受诟病的还是用户隐私的泄露问题。

 

  社交网站风靡全球,隐私泄露问题凸显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中国的网络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的强势媒体,昔日代表民意的“草根”如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影响渐增的主流媒体。而社交网站毫无疑问是网络媒体大军中的一员猛将。有了社交网站,咫尺变天涯,人们可以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的联系,还可以更容易地联络多年不见的朋友。此外,不少社交网站还有很多游戏与娱乐功能,可以让人们在繁忙之余放松身心。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吸引新用户,在商家和买家之间搭建平台,从而赚取利润。

 

  鉴于上述优点,社交网站自推出以来饱受用户青睐也就不足为怪了。从国内的QQ空间、开心网、人人网到国外的Facebook、Myspace,社交网站可谓红得发紫。据市场研究公司InSites Consulting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72%的网民是至少一家社交网站用户,即全球约9.4亿人为社交网站用户。

 

  但是,社交网站旗帜大肆飘扬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开始凸显,其中最为人关注的就是隐私泄露问题了。社交网站的老大Facebook不久前就因涉嫌泄露用户隐私备受争议,被各种舆论推上风口浪尖。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首本新媒体蓝皮书指出,社交网站的隐私泄漏、用户个人的安全意识不强等非技术性因素,已成为非法分子和商业机构收集、利用网民隐私的重要来源。

 

  很多社交网站以实名为特色,加之近期各个领域如网游、网店实名制相继推出,新规频出,在规范网络环境的同时,也加大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据业内人士估计,在大中型城市的15至30岁的网民中,有95%以上会注册一个或几个社交网站。考虑到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之大,这些注册信息带来的风险可想而知。这些隐私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大隐小隐”无处可隐,用户信息安全谁维护

 

  各大社交网站上汇集了大量的个人信息与资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交网站的隐私保护设置还不够完善,因此,这些隐私信息难免为不法分子利用。这就好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身携巨款,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不过事实还远不止于此,不少社交网站甚至商业公司进行合作,把用户个人信息当做牟利工具。隐私保护设置不完善已让人提心吊胆,信息管理者再监守自盗,让用户情何以堪?

 

  个人隐私信息一旦泄露,轻者用户可能受到骚扰不胜其烦,重者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作违法犯罪的工具,对用户本人或其他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一般来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第一,许多社交网站本身只顾商业利益,不讲安全原则,完全将用户信息当成一种牟利商品;第二,由于网站技术管理不够完善,许多黑客利用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在网上收集;第三,不法分子或商家通过网民发布的博客、帖子以及所加入的同学群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个人隐私信息。

 

  据媒体报道,目前包括Myspace账号、Facebook账号等国外社交网站的资料,都可以在黑市上买到,单个账户的价格根据活跃等级、完善程度从几美分到几美元不等。对用户而言,这该是何等触目惊心!古人云: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如今我们在社交网站上的个人信息又该隐于何处?倘若真是“大隐小隐无处可隐”,所有个人信息都晒在网上无处遁形,用户信息安全毫无保障,社交网站也将为千夫所指,最终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隐私问题成掣肘,长远发展须破“隐私门”

 

  瑞星公司发布的《网民隐私与社交网站(SNS)安全报告(2009)》指出,网民在社交网站注册个人资料之后,很容易遭遇手机号泄露、MSN和邮箱帐号密码被盗用等七大安全风险,而利用各种方式骗取网民个人资料用以牟利,已经成为社交网站利润的重要来源。长此以往,网民不堪其害,社交网站的发展必将受到重创。如何破除隐私问题这一发展掣肘,已经成为设计交网站不可回避的课题。

 

  那么,如何在网络实名与保护隐私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呢?首先,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网民隐私,对非法泄露公民隐私的网站及个人严惩不贷。今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多次对低俗网站进行整治,同时也将从法律角度加大对网络版权的保护。其次,社交网站自身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用户隐私,同时还要在技术方面加强系统建设,为用户信息安全构建更坚固的保护墙。第三,网民个人在使用网络时,要加强安全意识与隐私保护意识,在注册及选择社交网站时,应加以甄别和区分,避免个人隐私和资料泄露和被盗。

 

  社交网站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首先破除“隐私门”,否则,伴随信息泄露出现的将不只是日渐流失的用户,还有社交网站昙花一现的命运。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