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乔布斯缘何折服《消费者报告》

来源:原创-IT  发布日期: 2010年7月22日 10:15 

  上周,苹果CEO乔布斯终于在iPhone4的说明会上提供了iPhone4所谓天线门的解决方案。不过,即使是苹果自己产品的说明会,而且是因为存在问题的说明会,但这位高傲的营销大师也不忘拉上垫背的,以对手存在同样的问题而刻意缩小自己iPhone4的负面影响,同时,乔布斯还抨击了诸如《纽约时报》、彭博资讯等在国外应该堪称有影响力媒体对于iPhone4的天线门的报道,认为是夸大和哗众取宠。但唯对一家媒体,即《消费者报告》采用了如下的言论:《消费者报告》的材料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沮丧,这使我们的处境变得难堪,我们之所以没有做更多的表态,是因为我们的了解还不够充分。乔布斯另一处引用《消费者报告》的言论是:这份杂志称“保护套可以解决信号问题”,并建议苹果向所有消费者免费派发,“好吧,我们就为所有人免费提供一个。

  从乔布斯最终采取的方案看,除了无条件退货之外,剩下的就是免费给iPhone4的用户发放保护套了。当然这未必就证明乔布斯之前就真的是看了《消费者报告》的相关文章的建议,也许这只是乔布斯的一种说辞罢了,可乔布斯之前提到的所谓震惊和沮丧则应该是真的,否则为何要说明会上连那些所谓大牌的媒体的报道乔布斯都可以视而不见,甚至出言不逊呢?基于此,有评论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消费者报告》有关苹果iPhone4天线门的报道,尤其是其推荐用户不要购买iPhone4的建议,间接促成或者说是推进了乔布斯就iPhone4问题说明会的召开和解决方案的出台。当然除了《消费者报告》也是美国生活消费类的权威媒体之外,和人家的非盈利性的背景,尤其是报道上的近乎客观和公正密不可分。

  那么《消费者报告》究竟是一本怎样的杂志呢?《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由CU(Consumers Union)出版,CU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组织,主要提供产品测试和产品信息。1936年出版了《消费者报告》杂志。CU的宗旨是向消费者提供中立的与产品、服务、个人理财、健康和营养等相关的信息。不做广告、不看企业的脸色行事,其目的是避免出现倾向性。收入的来源主要是《消费者报告》(包括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的销售收入和其他一些服务的收入。秉承这一宗旨,《消费者报告》走过了74年的历程,目前,《消费者报告》杂志拥有390万订户,网站拥有330万付费用户,也就是说它总计拥有720万的付费受众,2004年以来已经增长了33%。更令笔者惊叹的是,虽然某些公司的产品一旦被《消费者报告》批评,便控告该杂志犯有诽谤罪,但是消费者协会从未输过或私下了结过任何一桩官司。这些足以让业内和媒体关注苹果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消费者报告》,因为它是业内第一家权威媒体不推荐iPhone4的(后被大量所谓权威媒体引用),也是唯一触动乔布斯敏感和傲慢神经的媒体。为何?

  从《消费者报告》对iPhone4的评测和报道看,开始还将其列为最佳智能手机,因为评分报告显示iPhone 4获得了高分,并获得“非常好”的评价。在满分为100分的评测中,iPhone 4的综合得分为76,名列第一,而紧随其后的是iPhone 3Gs和HTC Sprint Evo 4G。随着用户反映iPhone4接受信号问题的出现,《消费者报告》对使用AT&T网络的数款手机进行了仔细测试,只有iPhone 4存在信号接收问题,并对苹果有关信号接收问题是由错误软件造成的说法提出了质疑,AT&T的网络可能并非是iPhone 4信号接收问题的真正原因。随即,《消费者报告》得出硬件缺陷导致用户以某种特定方式握住iPhone 4时会导致信号接收强度受损的结论,并不推荐用户购买苹果的iPhone4。尽管后来《消费者报告》经过测试认为苹果推出的Bumper手机保护套,可解决iPhone 4信号接收问题,但《消费者报告》认为苹果提供免费机套是一个好的开端。然而,此举并非长期有效,苹果设置了9月30日截止期,并且没有明确将发放对象扩大至从第三方商家购买保护套的顾客。但希望苹果能够推出永久性的解决方案。所以《消费者报告》再次将iPhone 4列入不推荐购买型号。

  而这种于企业没有真正实力和媒体缺乏基本事实情况下的“抄、吵、假”,形成的恶性循环,又会使利益双方均受损。毕竟用户和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场的事实就摆在那儿,这也是为何我们中国不会出现苹果,媒体不会出现《消费者报告》这样的企业和媒体的原因。所以笔者以为,通过苹果iPhone4天线门事件,作为报道人的媒体,在关注苹果的同时,更应该通过披露此事的《消费者报告》看看自己,为何我们的报道不能令苹果一样的企业感到触动,甚至间接促成了苹果最终解决方案的出台?因为我们在追求所谓吸引眼球的“抄、吵、假”的时候,忽略甚至忘记了最起码的事实和由此得出我们自己独到、客观的评论。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