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谷歌中国:代理商退出 合作伙伴分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日期: 2010年7月23日 09:16 

    谷歌(中国)的业务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据了解, 谷歌(中国)一家授权代理商处获悉,苏州寰宇和西安为华两家代理商近日已从谷歌退出,不再是谷歌(中国)的授权代理商。

 

    “苏州寰宇和西安为华的当地代理资格都已拿出来拍卖,听说苏州寰宇在苏州的谷歌广告代理资格卖给了北京紫博蓝公司。”谷歌(中国)一家授权代理商表示,暂时还不知道,西安为华的西安谷歌广告代理资格是否有人接手。

 

    代理商退出

 

    谷歌(中国)在南方的一家授权代理商表示,苏州寰宇和西安为华是因为付不起代理费,而不得不将代理权拍卖。但苏州寰宇一位内部人士昨日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苏州寰宇与北京紫博蓝是合作关系。

 

    本报记者昨天登录谷歌(中国)网站,在授权代理商页面已经找不到苏州寰宇和西安为华的名字,苏州一栏名字更换成“紫博蓝”,而西安一栏不复存在。按上述代理商的说法,目前部分谷歌(中国)授权代理商的生意一落千丈,否则也不会沦落到拍卖代理资格的地步。

 

    6月底,谷歌(中国)一位授权代理商曾对本报表示,谷歌(中国)从4月开始,就要求代理商应该将业务重点转向国际业务,而这一做法对谷歌(中国)在沿海地区的代理商收入影响应该不会太大,但对内地城市的代理商就很难说。如此说来,苏州寰宇和西安为华应该就属于业务被影响的那部分代理商。

 

    合作伙伴改弦更张

 

    代理商退出仅仅是谷歌(中国)业务拓展遇阻的冰山一角。部分合作伙伴纷纷改弦更张,可能将使谷歌面临更大险境。

 

    7月21日,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涯”)宣布终止与谷歌的合作。天涯在声明中指出,由于天涯社区与谷歌的合作到期,天涯与谷歌合作正式结束。天涯“来吧”和“问答”将由天涯社区独立运营。

 

    “其实之前天涯与谷歌之间除了业务合作外,还有资本层面的合作。”天涯一位中层昨日对本报透露,谷歌也是天涯的股东方之一,不过,最近天涯正在回购谷歌所持有的全部股权。但该中层并没有透露,谷歌在天涯到底投资多少,以及占天涯多少股权。2007年业界曾有消息称,谷歌入股天涯60%,但双方当时对这一说法都予以否认。

 

    知情人士指出,天涯之所以积极消除与谷歌业务和资本的双重影子,其实是为上市扫清道路,毕竟与谷歌的一切合作都可能让其遭遇政策风险,而影响其上市进程。

 

    实际上,除了天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阿里巴巴、新浪和TOM在线等都是谷歌在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自谷歌退出消息传出伊始,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就立即停止了与谷歌的合作,香港TOM在线也已与天涯一样以 “合约到期”为由结束了与谷歌的合作。

 

    谷歌与新浪之间的合作似乎也“有间隙”,曾经出现在新浪首页上的谷歌搜索栏,现在已经换成新浪自己的“爱问搜索”了。“我们还在合同期,主要的合作就是网页搜索。”昨日,新浪营销中心总经理葛景栋在面对本报记者提出“如果合同到期后,新浪与谷歌的合作会有何变化”的问题时如是表示。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昨天则明确告诉本报,和谷歌合作到期后,会重新考察搜索引擎合作伙伴。

 

    不仅新浪,赶集网也于2006年与谷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据悉这一合作也即将到期。昨天截至发稿赶集网未对是否与谷歌继续合作作出答复。

 

    谷歌大中华区公关总监王锦红告诉记者,确实已经停止对天涯问答和天涯来吧两款产品的技术支持,至于其他的合作伙伴,目前没有更多消息可透露。

 

    目前谷歌仍在中国内地通过Google.cn运营购物、音乐和翻译三项产品业务,关闭热榜和生活两个产品,已终止与天涯的合作,并正在研究网络地图新政策。其他服务则通过Google.com.hk来运营。

 

    易观国际分析师李智曾指出,此前来自合作伙伴的流量占谷歌(中国)总流量近四成,而流量变化将直接影响谷歌在华的收入,其中影响最大的应是中小企业推广收入。而上述天涯中层也透露,“来吧”和“问答”是天涯能够贡献流量产品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每日流量都在几百万次左右。现如今,天涯终止与谷歌的合作,意味着谷歌(中国)每日流量又将损失几百万次。“谷歌(中国)的流量肯定会受影响,至于对业务影响到底有多大,可能要一个月后才能看出来。”谷歌(中国)一位授权代理商昨日告诉本报。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