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绿色制版怀柔“开机”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 2010年7月23日 15:28 

  在中科院化学所的一间展览室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实验室主任宋延林给记者展示了神奇的“印刷”过程:在一块看不出任何字迹的金属板材上,先倒一层水,然后再涂上墨,就会出现我们平常看到的印刷字体,这样的版就可以直接用来印刷。

  奥妙就在于特殊的印刷板材和转印材料。宋延林介绍道,传统的印刷技术基于感光成像的原理,印刷制版的过程与胶卷照相原理类似:排好的版经过激光扫描到胶片上,胶片经过曝光、显影、定影,得到底片,再经过曝光、显影和冲洗,得到印版。

  这一过程需要两次显影,过程繁琐,而且使用的显影液等化学物质会产生大量污染。即使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也需要感光预涂层和化学处理过程,而且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设备和耗材价格昂贵,让国内大多数企业望而却步。

  要实现突围,必须从原理上进行突破。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及对纳米材料颇有研究的宋延林及其团队发明了这种全新的印刷制版技术。

  简单说来,要实现高精度的印刷,就必须形成图文区与非图文区清晰的界面,亲油和亲水界面要有足够的反差,即图文区超亲油(疏水),非图文区超亲水(疏油)。研究人员将印刷表面进行纳米结构处理,不仅可以实现版材的超亲水,而且可以有效调控图文区域的浸润性,实现其从超亲水到超亲油的转变,避免了图文区和非图文区因反差不够导致的糊版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摒弃了感光成像的思路,有效缩短了制版流程,大大降低了制版成本;且制备过程无需避光操作,克服了感光冲洗过程中的化学污染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称,绿色制版技术有可能让印刷业“弃暗投明”。

  业内人士预测,这一技术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效益。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印刷市场,2008年我国印刷行业产值已达4750亿元人民币。但我国印刷业的人均产值还不到德、美、日的1/10。这说明,我国印刷业急需技术革新促进产业增长。

  因而,这一技术不仅得到中科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北京市领导的极大关注。“北京市科委2009年将该项目列为重点项目,支持1300万元财政科技经费进行中试线建设,并组织中科院化学所、联想投资等在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共同注册成立了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产业化基地。”伍建民介绍道。

  目前,中试线已完成30万升/年转印材料、百万平方米/年超亲水版材等绿色制版专用耗材的中试线建设,形成转印材料、版材等耗材的中试生产工艺规范并进行多批次生产和应用。在北京建设的产业化基地计划到2012年底建成包括年生产能力150万升纳米复合转印材料、600万平方米级超亲水版材、300台制版设备的产业化及印刷车间的示范线。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