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学波曾经是京华时报的记者,一个颇具特色的社会新闻记者。他的报道,选题和视角总是独家的,擅长于深度分析,笔锋尖锐而犀利。他工作过的热线部和特稿部,每一天的起点是从挑选新闻线索开始,由于他在体育大学兼着讲师,上班常常姗姗来迟,那些“最好”的线索都被其他记者提前拿走,他只好在别人挑选过的线索库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扒拉,最后选上几条看起来似乎没多大价值的线索飘然而去。然而,一周或半月,一篇乃至两篇重磅报道就此出炉。年轻的记者对此慨叹不已:“邢老师,您真的是有眼光。”编辑们碰到热点版面缺稿,也会第一时间给他打电话:“老邢,今天有大稿吗?”由于他的报道多是揭露形形色色的骗局,有人戏称他为“骗子专家型记者”。而在我看来,他似乎在有意识地借着这些骗局来观察社会,揭示新闻背后的真相,因此,更愿意称他为“准社会学家型记者”,或者说,更愿意把他想象为一个“准社会学家型记者”。 眼前这本书,就是邢学波在京华时报发表的一些报道的结集。为这样一部作品作序,盘旋于脑海的,已不是作者一个人的身影,而是记者群体的图象,已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和“将来时”,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探索的课题——明天我们如何做记者? 十年前,当网络媒体刚刚兴起的时候,一位英国的传播学教授对我说:未来的网络媒体有可能把各类新闻资讯一网打尽,100年之后的报纸形态必将发生根本性改变,记者这个职业也必然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到那时,报纸将不再是提供信息资讯的新闻纸了,因为提供资讯的功能已经被网络媒体基本取代,报纸必须在新闻解读和深度分析上下功夫;记者也不再是具有采访垄断权的职业了,因为网络时代人人都会成为“公民记者”,那时候我们需要的“记者”,将是一些能够帮助人们释疑解惑的“社会学家”。教授的预测既有远见又过于保守,他提出的这种根本性改变,并不是100年之后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不是距我们十分遥远的景象,更不是下一代、下下一代的记者才会面临的课题。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时代脚步一日千里,这才仅仅过了10年,我们就已经看到,媒体真的成了网络的天下,我们不得不进行报纸的转型,不得不思考如何做一个属于明天的记者。 明天的记者,无疑还是要以忠实地记录新闻为己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报纸还将担负新闻纸的功能。特别是在中国,报纸的新闻发布权不会轻易改变,记者的采访权也不会轻易取代。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网络媒体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新闻的直接发布,由于千千万万的博客具备了“公民记者”的技术平台,又有众多报纸将自己的原创新闻第一时间提供给了网络,总体而言,读者读到的报纸新闻都不再新鲜。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记者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简单地记录同题新闻,更不能懒惰地去“炒网络的剩饭”,而必须在独家报道上下功夫,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包括更多的新闻追踪、新闻分析和新闻解读。当网络媒体已经告诉人们某地某时发生了什么之后,我们的记者要努力告诉人们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些什么,还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为什么发生了这种事情,它的影响何在,误差何在,要害何在,意义何在,即打好新闻的“第二落点”。在一张只能以24小时为周期固定出版的媒体上,要通过自己具有洞察力的报道,从现象看到本质,从特殊照顾一般,从微观透视宏观,努力做到新闻的“后发制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明天的记者应该成为帮助读者解疑释惑的“社会学家”,就不是一种苛刻的要求。对于那些主要从事社会新闻采写的记者来说,“社会学家”无疑是明天的一个职业目标。 当然,明天的记者不可能都是“社会学家”。对一张综合性报纸来说,还应该拥有各个领域的专家,体育记者应该努力成为体育专家,文娱记者应该努力成为文娱专家,时政记者应该努力成为时事政策方面的专家,国际报道记者应该努力成为国际问题专家,财经记者应该努力成为财经问题专家,而在专业性极强的财经领域里,还应该有一批金融专家、证券专家、汽车专家、IT专家、房地产专家,等等。这样一批知识丰富、思想深邃的专家型记者,将会给报纸带来更多的独家发现,更多的独家报道,更多的权威解读,更多的权威观点,真正做到通达社情民意,真正做到引领社会舆论,这也是报纸在网络时代实现成功转型的必要的人才条件。有了这样一批属于明天的记者,处于产业转型中的传统报纸才能拥有希望的明天。 明天的记者,还应该是复合型的记者。我们正处于媒体融合的时代,融合既是必然趋势,而且已经成为现实。单一的媒体组织正在演变为多媒体机构,单一的新闻发布正在演变为多媒体发布。昨天的记者仅仅习惯于拿一支笔和采访薄去战斗,今天的记者带上了录音笔和手提电脑,明天的记者则应该拿得起更多武器,包括照相机、摄像机、麦克风。对一个寻求多媒体发展的报社的记者来说,这也已经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如京华时报这样的报社,现在不仅仅拥有一张影响广泛的报纸,同时拥有了京华网、京华亿家网、京华手机报和面向3G手机用户的新闻视频节目京华播报、京华流媒体,记者的多技能培训和复合型塑造,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如果邢学波现在还是京华时报的记者,我同样会给他提出这样的希望:你不仅要快捷而准确地记录好新闻事实,还要争取有更多的独家发现,多写一些新闻解读类的深度报道,朝着一个“社会学家”的方向塑造自己,而且,你要结合文字报道拍点图片传到京华网,拍点录像用于流媒体,如果你正好站在突发事件现场的话,最好能拿起麦克风通过京华播报口播新闻。你不仅属于今天,也应该属于明天。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