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中小企业不再“孤独”,它们一个个被串起来,变“单打独斗”成“创新旗舰”,合纵连横,风生水起。至2010年5月,广东已组建了34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联盟内企业3年来出口创汇总额达到150多亿美元,新增利税累计1232亿元;联盟总共申请专利11万件,其中获得专利1.5万件;攻克产业关键技术572项;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107个,建立联盟运作实体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个。 依托创新联盟实现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污染陶瓷变成清洁陶瓷。 通过建设省部产学研结合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广东探索出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新路子。创新联盟实现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华夏陶瓷”将污染陶瓷做成了清洁陶瓷,还佛山一个碧水蓝天;白色家电攻克“二氧化碳热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提升整个广东的家电产业水平,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 如今,这种模式已成广东开展国际、国内合作的重要平台。联盟内汇聚的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全方位优势,正在让这个平台不断“串”起更多“单个企业”,为整个产业“壮骨强筋”,日渐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旗舰。 共性问题共同解决 34个创新联盟破解“单打独斗” 2007年,“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战略部署正式启动,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通过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形式集聚广东。这对省部产学研合作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的核心是产业,关键在创新!”所谓产业创新联盟,就是围绕一个产业,组织一批在该产业各技术环节具有科研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一批龙头企业组成联盟,在技术路线上制定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理出束缚该产业跨越发展的系列关键共性技术瓶颈,组织联合攻关;在组织形式上各联盟按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基本原则大胆创新体制机制,组建利益共同体。 创新联盟的出现,是广东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一大体现。省科技厅副厅长陈新介绍说,在推进产学研过程中,整合全国院校的创新资源,推进广东产业的整体跨越,突破束缚广东产业腾飞的系列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是摆在“产学研人”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现实命题。如何破题?如何将共性问题“共同”解决?广东采取的办法就是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打造创新旗舰。 创新旗舰的作用就是要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产学研合作思路,转而以“合纵连横”式的联盟作为产业发展的制胜优势。据统计,到今年5月,广东已组建了34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56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36个科研院所和440家广东企业积极参与,涉及半导体照明、下一代通信、电动汽车、数字家庭、数字装备、白色家电、机械装备等多个重点、前沿领域。“产学研创新联盟已创造了多元化、多层面、多模式的组建形式,为创新资源齐集南粤,落地生根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陈新说。 共享公共技术 创新平台发射联盟“火箭” 创新联盟与省部产学研的每一个参与方密切相关,如果说政府是创新联盟的引导者,企业是创新联盟的主力军,那么高校、科研机构是创新联盟新的技术源、成果源、人才源的主要提供者,是科技成果二次开发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联盟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创新联盟的存在,让高校能够为一个产业内的多数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众多企业形容说,创新联盟是只“金凤凰”,它带来的人才和技术的汇聚,能够带动企业利润大幅增长,推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五金刀剪产学研创新联盟对阳江刀具行业的支持就是一例,联盟内有9所高校向阳江推荐科技特派员22名,占阳江全市特派员总数的64%,联盟内企业接收科技特派员11名。从创新联盟组建到现在,联盟内校企合作的产学研项目有18项,正在攻关的项目有7项。 分析创新联盟发挥作用的过程,有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很多国家重点高校、科研机构与联盟企业合作,都是在企业内部设立各种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分支机构,合作建立各类资源共享的产学研产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如果把创新联盟比作飞天的火箭,那么这个创新平台就是发射基地,它是创新联盟的运作载体。 例如,数字家庭产学研创新联盟于2009年3月积极推动成立了“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目前,该基地已经聚集了超过600名的高科技研发人员,他们来自包括AVS工程中心、闪联技术中心在内的5个国家标准研发中心、19个企业研发中心和60多家高科技企业,所在机构涵盖了数字家庭产业链各个环节,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内每一个重大共性技术攻关,创新联盟搭建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科技与市场双丰收 3年新增利税超千亿元 省科技厅称,省部产学研合作发展到今天,这种以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牵头的创新联盟成为今后重点鼓励发展的方向。据统计,近3年,34个联盟中的所有企业出口创汇达到150多亿美元,新增利税累计1232亿元;联盟总共申请专利11万件,其中获得专利1.5万件;攻克产业关键技术572项;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107个,建立联盟运作实体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个。 科技与市场的“双丰收”,使得创新联盟成为国内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战略高地,更成为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制定行业标准的策源之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政府、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尝到了甜头。白色家电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承担了“二氧化碳热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带动联盟内企业对项目的投入达1.67亿元,已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完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5.56亿元,年利税1.48亿元。 还有陶瓷清洁生产产学研创新联盟完成的《广东省建筑陶瓷技术路线图》,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个建筑陶瓷行业的技术路线图,对建筑陶瓷产业的技术愿景作出了全面的预测和描述,为联盟内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有关部门作了专题调研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前,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创新联盟内部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内容,未来,联盟将进一步对外部环境进行辐射与推广,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成为产业的领航者。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组织和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产学研创新联盟已经成为广东开展国际国内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战略高地,成为突破束缚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制定行业标准的策源之地,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旗舰! ———省科技厅副厅长陈新 34个广东已组建了34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56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36个科研院所和440家广东企业积极参与,涉及半导体照明、下一代通信、电动汽车、数字家庭、数字装备、白色家电、机械装备等多个重点、前沿领域。 150亿近三年,广东34个联盟内企业出口创汇达到150多亿美元,新增利税累计1232亿元;联盟共申请专利11万件,获得专利1.5万件;攻克产业关键技术572项;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107个,建立联盟运作实体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个。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的南庄,与珠三角的其他小镇一样,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工业化征程。由于这里富含陶土,因地制宜地发展起陶瓷业,镇上冒出陶瓷企业75家。高峰时,南庄陶瓷年产量占到全国的1/4,全球的1/8,由此获得了“中国建陶第一镇”的称号。 然而,在陶瓷产业名声响遍全球的同时,却给当地留下了污染严重的恶果。于是,该镇一方面进行产业调整和转移,一方面要求余下的企业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陶瓷企业与佛山市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共同发起成立“华夏陶瓷产业联盟”,令这一传统产业达到清洁生产的标准。 从污染陶瓷到清洁陶瓷废渣全部回收利用,每年可再造一座北京“石景山”灰蒙蒙的小镇被“刷新”。采访时,“华夏陶瓷产业联盟”相关负责人程晓勤请我们到镇政府服务区餐厅吃饭。曾经灰蒙蒙不见天日的小镇,变成杨柳依依,湖水粼粼,清风徐徐,眼见这秀丽的水乡景色,我们切身感受到南庄镇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后成效显著。 2002年,南庄被划入佛山的主城区———禅城区,这意味着,南庄变身成了佛山的市中心。与环境密切相关的陶瓷行业整治到了迫在眉睫的关头,当时重点企业排放了近半污染物,消耗了1/3的能源,却只产生了不到10%的总产值,纳税则不到3%。于是,该镇在2002年开始加强科技创新,改造陶瓷产业。而对于一个小镇来说,创新和改造所需的技术资源,只能向外求助。景德镇陶瓷学院是我国唯一的陶瓷专业高校,就此成为重点的合作对象。学院和南庄镇共建了建筑陶瓷研发中心,该镇和禅城区政府共投入4000万元,学院以技术力量占40%股份。 2007年,研发中心与众多陶瓷企业筹建了陶瓷产业联盟,这是非赢利、非政府性、开放式的行业组织,不仅是陶瓷生产企业,连与行业关联的陶瓷釉料公司、陶瓷机械设备公司、公共服务公司等都可以加入。如今,已有4所高校和40多家企业参与,所有参与单位依托联盟通过整合资源来系统解决问题。 企业每月节电30万度 陶瓷生产会产生大量固体废料,过去仅仅是清除这些工业垃圾就需要花费大量运输费和人力成本。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也曾引进意大利回收技术,但不太成功。产业联盟的出现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联盟组织技术力量,包括装备专家、热供专家、除铁专家,从材料的利用到生产装备的改进,进行全面的技术研发。 程晓勤曾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科研处处长,在南庄镇呆了8年,俨然已是南庄镇人。采访中,他轻车熟路地带领我们这家企业进,那家企业出,看了生产线看锅炉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来说明陶瓷企业参与产学研创新联盟的成效。程晓勤介绍,在佛山市陶瓷产业调整和节能环保政策要求下,佛山市禅城区原有115家陶瓷企业保留25家,而被保留的企业也必须整改达标,这就逼得许多企业不得不放弃原先的生产方式。 新明珠三厂作为可保留的企业之一,去年就在产业联盟的支持下加大了产品结构和生产线优化的提升工作,应用了“陶瓷清洁生产产业共性技术”,并投入了800多万元,对陶瓷生产的整个流程,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各种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 过去废气直接朝天空排放,粉尘含硫,现在该厂经改造后除尘率达到88%,脱硫率91%。粉尘每月减少180吨。新建的宽体窑通过先进的燃烧和控制技术,减少了单位产品的散热,可以节能15%左右。清洁虽然是政府标准逼的,而节能却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余热利用15%,每月节电30万度。 53个成员年产值超200亿 南庄镇的陶瓷产业发展是佛山陶瓷的一个缩影,在整个佛山范围内,创新联盟对陶瓷这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非常明显,对于环境的改造和资源的再利用也是功不可没。 2007年,13家佛山陶瓷企业联合湖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成立了陶瓷清洁生产产学研创新联盟。联盟成功攻克“陶瓷行业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等一系列难题,其中新开发的掺60%陶瓷废渣的陶瓷砖可实现陶瓷废渣全部回收利用,“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实现瓷砖减薄1/2—3/4,节能75%以上,减少20%—30%的粉尘和废气排放。目前该联盟成员单位已经增加到53个,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企业会员全部被评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 该产学研创新联盟已经成为推动佛山乃至广东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人曾形象地形容:转型升级后的佛山陶瓷业,每年回收利用的陶土废渣,相当于再造一座北京的石景山。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