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奶粉”到“问题阿胶”,众多品牌的摇摇欲坠,推动了食品药品安全法规的完善进程;“霸王”的四面楚歌,再次将人们对洗护品牌和明星效应的信赖推向悬崖……一系列品牌危机中,少不了互联网对负面信息的推波助澜。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诚然,品牌的坠落主因在内,非于网络。然而,从问题的突发到舆论的形成,不难看出网络对品牌的监督作用。 然网络是柄双刃剑。当负面信息曝光,它会迅速集结起讨伐的亿万军,不论对错,穷追猛打。同样,它也可以发挥优势,充分宣传,理性监督,为品牌服务。现阶段,很多品牌,对于网络的监督和服务功能,总是被动地接受事后惩罚,而不是主动利用其优势来规范监督,防患于未然。那么,何不规避它的利刃,主动发挥其优势为品牌做“嫁衣裳”? 对印刷包装企业而言,一旦将企业转变品牌观念,以达成消费者心智认知为品牌运作之道时,品牌的产品自然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2002年上海电气并购日本秋山,开创了首例国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案例,日本秋山是胶印机行业的专家,技术领先于世界水平,并在欧美市场上占有大量比例。上海电气并购日本秋山后,无疑也告诉大众上海印包集团的技术水平将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就以上海光华为例,自2002年以来光华秋山的机器销量每年成倍上增,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一个品牌的树立,是与其质量紧密挂钩的。日本在胶印机制造和现场管理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上海光华与日本秋山联手打造的BT40、BT60系列的开发,已经获得了国内众多印刷企业的认可。上海光华也由之前的’翼鹰’代名词逐步走向’上海光华’的系列品牌。而近几年上海光华更是在各种媒体上广作宣传,就以其在中华印刷包装网上的资讯信息来看,援藏专题、印刷包装万里行专题、演示会专题等使其一度成为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品牌效应也随之扩大。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品牌意识挺高,也挺热心搞品牌建设。但是,光有热情还是不够的。尤其对中小型印刷包装企业而言,还面临着品牌观念过时的危机,原因在于中小企业难以接受或适应新品牌观念。许多印刷企业都认为打造品牌就是制造更多产品或以更好的产品取胜,而新品牌观念是以单一的产品推出品牌,占领新品类领域的制高点。国际化的竞争使中小企业更多地面对全球市场,以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深入的冲击,印刷业中小企业的经营角色似乎转变太快了,效果反而显得没有那么显著,在经营之中越来越感到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发展,迫使许多中小企业陷入了经营的’危机’之中。因此,笔者在这里不得不表示担心,任何时期只有敢于尝试的人才能获得新的收获,而国内众多的印刷包装业内人士似乎仍对互联网抱怀疑态度,有的企业主甚至明确表示相信杂志等传统媒体。如何才能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来宣传企业,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这不仅是企业主应该考虑的问题,网络媒体同样需要考虑到这个问题。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