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版”是指一种用泥土作模板印刷出来的读物,温州历代史志稗乘均未见记载,据说滥觞于晚清,直至解放前我市西山一带尚有人制作此类版式。其法以陶土、紫砂泥或高岭土晒干磨细过筛,加入做豆腐滤出来的废水,在石臼中捣烂后做成约5—8 厘米厚的片状版心,阴至八成干燥,再用桑皮纸墨书所需内容,反贴于版心泥坯上,用竹刀依字形或花纹刻出,然后放到土窑中烧结而成。印刷时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颜色如墨汁、红花液、赭黄土等加明矾、食盐等刷于版心上,上覆以纸用力按压即成。因此种印刷术成本极低,虽印刷质量远低于石印和铅字,但因其廉价,故得以在下层社会广泛流行。 此类印刷品大多采用本地所产的竹纸(俗称“花张纸”)经染色后印刷,内容大致有: 时尚流行的滩黄、时调之类的民间小调,如《孟姜女过关》、《五更调》、《荡河船》之类;宗教宣传品如道教的各种符箓,灶神像、各种经文咒语、各寺庙的签诗,以及民间出版物如黄历等,是一种广泛流传而又非常廉价的大众媒介。 1956年,文化部门曾开展“扫黄”运动,收缴上来的印刷品绝大多数是瓦版。笔者曾得到一张《摩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面书有“民国廿四年”等字样,虽较石印品粗糙,但字体端正清晰,边缘无污染,可见那个时候温州尚有此种印刷术。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