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手机出版业务增长迅猛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布日期: 2010年8月6日 10:54 

  手机阅读凭借其适时性、互动性强等优势赢得了海量用户群。下一阶段,手机出版应在内容上下足功夫,真正让用户通过手机实现因人而异的个性化阅读,充分利用手机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据中新网报道,在近日开幕的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年度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收入达799.4亿元,比2008年增长50.6%,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手机出版的营收还超过传统的网络游戏,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2%,居于首位。

  手机出版的迅猛发展无疑给当下的数字出版带来了新的亮点,在我国数字出版的各业态中,手机出版最为引人瞩目。目前,手机出版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原创文学、手机游戏、手机(无线)音乐等门类齐全、灵活多样的手机出版格局。

  手机媒体异军突起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3G应用的日益成熟,手机媒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近年来,手机媒体异军突起,已初成气候,成为继报刊、广播、书籍、影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从短信到彩信,从WAP到BREW/JAVA,从手机游戏到手机报纸、手机杂志,甚至手机电视,手机不再仅仅具有通话功能,而是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媒体的领地。手机出版便是其新功能的一种体现。

  所谓手机出版,一般是指服务提供者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将自己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制作成数字化出版物,并通过无线、有线网络或内嵌在手机媒体上,供用户利用手机或类似的移动终端,进行阅读或下载的传播行为。

  作为网络和终端的运营主体,电信运营商也正抓住这一全新的业务增长机会,在数字出版特别是手机出版方面与产业链展开全面合作。中国电信将于近期推出“天翼数字阅读平台”,通过各种终端为用户提供具有良好体验的热门小说、高清杂志、著名漫画和多媒体资讯等各种内容信息的产品。中国移动去年在浙江设立了手机阅读基地,并与各类新闻、出版、图书馆等单位加强了合作,中国联通也于今年6月份推出了手机阅读业务平台,旨在让消费者“精体验”多媒体阅读。

  3G时代,手机阅读渐成习惯

  随着3G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手机上网应用的热情日渐高涨,手机阅读已成为用户的一种消费习惯。从2009年开始,我国手机网民人数一直在快速增长,据CNNIC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手机网民已达2.76亿,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1.55亿。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在人们获取信息渠道、阅读习惯以及数字出版等方面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移动性越来越强。很多人没有大块的时间,只有诸如上班途中、旅途中、睡觉之前和等候等零碎时间可以利用。手机阅读凭借其随身携带、交互性强等优势赢得了海量用户群,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手机在阅读领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手机可随身携带,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二是手机付费方便,可通过话费或其他支付手段实现订阅;三是能够主动传播产品信息,针对目标读者发送图书信息,这是传统出版发行中很难做到的事情;四是读者与创作者可以互动,打通了读者和作者之间过去长期存在的鸿沟。

  突显个性化阅读优势

  手机的便捷性、私密性、时效性,使手机出版带给人们全新的阅读感受。它的即时性,使出版者能随时随地发送、更新内容,订阅者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信息。它的互动性,让发送者之间没有隔膜,订阅者可将自己的感想意见及时发送到手机出版平台,直接实现交流互动。它的个性化使出版者可按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订阅者的需求提供分类信息,传播更具个性化。

  但就中国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手机出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内容的不丰富。在手机出版、阅读业务开展比较早的日韩两国,手机电子书网站等发展异常迅速,提供的服务也日益多样化,阅读内容、形式、终端非常丰富,而且在多样化中又不乏主力业务的龙头作用。日本的漫画继承传统,在手机出版中大行其道,而更擅长赚人眼泪的韩国则把手机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中国,虽然用户群庞大、需求大,但内容建设、整合、营销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业内专家认为,手机媒体虽然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对内容的选择权在受众手里,他可以选择看也可以选择不看,可以选择看文字不看图片和影像,也可以选择全部都看,对内容的选择完全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而定。手机出版应在内容上下足功夫,真正让用户通过手机实现因人而宜的个性化阅读,充分利用手机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以尽量满足用户需求。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