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半岛都市报的白天与黑夜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发布日期: 2010年8月9日 09:33 

  说起一份报纸,很多人会将其主要工作总结为“采访”和“编稿”两部分。确实,记者和编辑确实是报社采编部门最重要的两个体系。白天,记者们忙碌在新闻的第一线,将当天新闻第一时间写成稿件;夜晚,编辑们将记者的稿件润色包装,并将其组合在版面上奉献给读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报热线新闻部记者徐新东和要闻编辑中心一版编辑商光辉的工作,了解这一份报纸的白天与黑夜。

  徐新东:“丁零零……”电话响了,屏幕上闪烁着熟悉的号码,这是让我每天又爱又恨的时刻。爱的是,一条新的新闻线索来了,我又将冲上第一线,为广大读者奉献精彩的现场新闻了;恨的是,可能此时的我,正在熟睡之中,从业三年多,难得睡个囫囵觉。7月31日凌晨1时许,我一天的工作就从这个电话开始了。

  凌晨一时许,报社呼叫中心的同事通知我一条刚刚接到的线索——东海路从福州路到南京路路段,被污水包围了,因为污水过深,不少途经车辆趴窝困在了污水之中。

  我穿好衣服 ,背起相机,冲出家门。当我赶到现场的时候,市排水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已经将被水包围的路段封锁了起来,此时工作人员正赤脚站在污水中挨个打开路上的古力井盖。我在现场看到,一辆老式的黑色轿车被困在污水之中,出于职业习惯,我边拍照边采访排水管理处的这些工人们。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路面上的污水已经基本上排尽了,一位工人才抽出时间向我描述了污水的来源、抢修等情况。

  “李村庄子水库,有个17岁的小伙洗澡的时候,溺水身亡了,现在民警和小伙子的家属正在设法打捞。”凌晨2时30分,我结束了采访准备返回家中的路上,电话再次响了。这应算是一条重要的现场新闻,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立即清醒了。接着我打通了线索提供人的电话,简单了解了一下现场情况,马上让出租车司机开往李村庄子水库的事发现场。

  一到水库边上,我就听到了小伙子家属绝望的痛哭声。而这时候,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家属们的无奈和悲伤。由于不想过多地撩起小伙家属们的悲伤之情,我先对家属进行了安慰,而同时根据自己已经想好的思路对家属进行了采访。

  采访完庄子水库一事后,已经快到凌晨4时了,我马上打车回家休息。回到家后,倒床便睡,直到上午10时30分左右,值班同事再次打来电话:“沧口十梅庵水库里又有一名小伙溺水身亡!”

  当我赶到现场的时候,已经将近下午1时,水库边上还有不少十梅庵公园的工作人员。由于并非“好事”,起初他们都很排斥我,不愿意回答我的问题。我只得沉住气,向他们解释,并希望能通过我们报社做提醒,让其他的人也能吸取教训。而经过我的耐心说服,最终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描述了事情经过,还道出了他们的无奈。“我们在水库边上,设置了一圈至少十几个警示牌,可还是有人来洗澡,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总不能不吃不睡,天天靠在水库边上吧。”

  吃完中午饭时已经快下午2点30分了,由于头一天下午的一件百年银杏被压断树枝的事没有采访全面,需要补充采访,顾不上休息,我便赶紧来到了信号山路8号的事发现场。而现场,热心的鲁先生给记者介绍了这根碗口粗细的树枝为何会断裂,以及断裂的全过程,并阐述了这件事对居民的影响。

  此外,鲁先生还说出了他们的顾虑。“因为这两棵银杏树是百年古树,保护的价值非常大,但因为园林部门没有及时修剪枝条,出现了不少残枝,而这些残枝因为也结满了硕果,很容易压断树枝,从而给住户们带来了危险。”而得知这一点后,记者迅速向园林部门反映,可由于当天是周六园林部门休息,但这件事又耽误不得,随后我便向市长公开电话进行反映,最终也得到了回复。

  采访结束,我到达单位时已经是下午3时30分,下午6时30分,所有稿件都写完了,这个时候虽然身体比较累,但心里的大石头却是落地了。8月1日上午,当我看到稿件都见报后,所有的劳累全都烟消云散。

  进入半岛都市报社已经3年多时间了,我由一名对新闻丝毫不懂的“门外汉”,渐渐转变成为一名奔跑在新闻最前沿的新闻工作者。三年来,我在热线新闻部主要负责采访现场新闻和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现场新闻记者就犹如是一名“先锋官”,为读者奉上最鲜活的报道是我永远的职责。

  商光辉:作为一版编辑,夜班工作的“正式”开始,就是在每天的编前会上了解报社内、国内外各方信息,为夜班“打前站”,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新闻雷达24小时开放”的道理。

  晚上6时,当很多读者还在下班路上的时候,我开始坐在电脑前,浏览本报记者自采、以及新华社的稿件和图片,同时关注各大门户网站,以便及时发现国内外的重大突发事件。如果把一张报纸比作一道丰盛的信息大餐的话,这一阶段的工作就是食材的搜集阶段,我这个大厨要找米下锅了。

  说实话,这是一项比较庞杂的工作,说是大海捞针有点夸张,但是需要逐条阅读本报记者的稿件和图片,以及新华社供稿库里的稿件、图片,从中筛选新闻价值大、受关注度高的信息。

  晚上8时,经过差不多两个小时的“翻箱倒柜”,做饭的“食材”差不多备齐了,这时候开始统计各个版面的头条新闻和重点处理的稿件,制表打印。然后和美编、值班主任碰头,把那些可能上一版的导读和图片捋一捋,这个过程一般会比较顺利,因为时间长了,大家配合都比较默契,哪条新闻价值大、哪条新闻分量轻,基本是所见略同。也有观点相左的时候,这时候可不分主任还是编辑,一场“激辩”在所难免。

  夜班分秒必争,时效是第一要务,晚上9时30分左右,值班主任、一版编辑和美编“三人组”就会带着一叠打印好的材料,行色匆匆奔赴值班老总或值班编委的办公室。在这里,再对候选一版的导读和照片逐条进行分析、判断,这是一个“绞杀脑细胞”的过程。

  如释重负地走出领导办公室,一溜小跑回去,赶紧和美编商量版式细节,然后坐下来,把需要在一版导读的内容从各个版面上“揪出来”,制作导读标题。晚上11时30分左右,所有导读制作完毕,由值班主任确认后签发组版。

  在组版室,一版编辑的名声一般都不大好,一是抠得细,连组版员姑娘们都说我这个粗老爷们天天在“绣花”,做别的版一般情况下顶多也就10分钟,一版调来调去,15分钟算是快的;另外,如果哪位弟兄的版要是排在我后面,那可就惨喽,俩字,等吧。

  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一版出样,值班总编或值班编委、值班主任经过审阅,会对标题、导读安排等提出修改意见。一版事关报纸脸面,不容丝毫闪失,大到版式设计、小到每个标点符号,我们都会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不知不觉中,时钟已经过了零时30分,夜班编辑工作进入冲刺时刻,大部分版面已经签版复印,组版室、校对室、走廊里,到处都是同事们匆匆的脚步声。而此时,我们还在对一版进行最后的斟酌。如果说,“报纸永远是令人遗憾的作品”,那我们宁愿为了这一份缺憾的美,付出最大的努力。 

  凌晨1时左右,如果没有重大突发事件,一版会准时复印。这时,大部分同事已经下班,刚才还一片忙碌的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而我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抱来所有的版样,和印刷厂进行电话对版。凌晨2时多,下班走出报社大楼,南京路一如既往,灯火通明、万籁俱寂,虽然也有一丝疲惫,但是想到报纸拥有的千万读者,心里更多的还是一份充实和欣慰。

  第一次对这8个字有点印象是刚进报社不久,一次审稿“误闯”进了会议室,正巧碰见一位集团领导在讲话,大部分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这8个字领导重复了好几遍。八九年的时间过去了,再说起这8个字,却是真真切切。报纸是白纸黑字,一个不经意的失误换来的将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夜班编辑最怕上午来电话,铃声一响神经立马绷紧,摸起电话一看是报社的号码,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发现是一场误会后,心里的石头才放下,虽然觉是睡不成了,但心里还在庆幸,多亏没出问题。记得刚来报社时,脑子里是茫然的,前途是未知的,理想是满满的。十年一晃而过,心里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读者,要回报它们的关怀和爱护;对报纸,要竭力维护它作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声誉,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