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媒体讽刺“维基解密”网站该获“和平奖”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发布日期: 2010年8月9日 16:27 

  7月26日,美国《纽约时报》以“阿富汗斗争:一份秘密档案”为题,用5个半版的篇幅对约9.2万份与阿富汗战争有关的美国军方机密报告曝光一事,进行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军事机密文件泄露事件之一。

  一家名为“维基解密”的网站数周前将上述文件提供给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和德国《明镜》周刊,并约定在该网站于25日晚公开这些文件前不得提前将文件曝光。

  被曝光的机密文件时间跨度从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

  日前,新京报载文对“阿富汗战争日记”作了解读。

  新京报的文章说,“阿富汗战争日记”的出炉,再次让人们关注消失已久的“基地”恐怖组织头目本·拉登。美国中情局此前表示,自2003年以来,美方没有再寻获任何关于拉登行踪的情报。

  但此次曝光的机密文件显示,美军对拉登的行踪有所掌握。

  一份解密档案记录着,拉登曾于2006年在巴基斯坦向招募来的自杀式袭击者开会。泄密文件称,当时的会议在巴基斯坦基达召开,会上恐怖组织头目向6名自杀式人弹下达在阿富汗北部执行任务的命令。报道称:“此类会议每个月召开一次,每次约20人到场。会议举行地点不定。”档案中还记录了本·拉登出现的位置,如巴基斯坦北部城市Quetta,以及几个阿富汗边境的城市。

  驻阿富汗的国际安全救援部队(ISAF)曾在报告中称,“基地”在2006年招聘自杀式袭击者发动自杀式炸弹袭击,拉登与多名“基地”高层每月定期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开会,并由拉登亲自对这些“人弹”进行作战指导。

  2008年,拉登向一位名叫阿卜杜拉的武装分子赠送了一位新娘,以表彰他在阿富汗北部城市策划自杀式炸弹袭击的贡献。还有情报显示,本·拉登掌管财政大权的手下阿米·阿尔哈克曾在2005年途经伊朗前往朝鲜购买对空导弹。

  最近的一次记录是在去年12月,一名被俘的塔利班称,曾在当年年初见过本·拉登。

  美国中情局认为,该情报可能是真实的。

  但就连“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也承认无法确定情报的真伪,因为一些美军的线人为了获得奖励,可能虚构信息。

  《金融时报》分析指出,由于缺乏确凿证据,再加上消息源不明确,“阿富汗战争日记”让本·拉登的行踪变得更神秘,而不是更清晰。但可以确定的是,2001年本·拉登逃脱了美军的狂轰滥炸后,其影响是巴基斯坦北部边境部落地区成为血腥暴力冲突频发的“死亡地带”。

  长期关注反恐问题的巴基斯坦记者伊提亚兹·顾尔指出:“新的局势已经超过了本·拉登的重要性,我们不知道本·拉登是否还活着,但是他的影响力依旧,甚至还在增长。”

  顾尔认为,美国对阿富汗的入侵导致一大批“基地”组织武装分子进入巴基斯坦,他们招募更多成员,扩大自杀式炸弹袭击。本·拉登的意识形态成为鼓动巴基斯坦武装分子的强心针和黏合剂,其中既包括北部的塔利班武装,也有东部旁遮普省的逊尼派极端分子。他们结成了一个流动性更强的网络,以仇视美国作为共同点,互相之间能共享资源,发动更大规模的袭击。

  一场持续近9年的漫长战争给阿富汗平民带来多少苦难?

  “阿富汗战争日记”只是军方的情报记录,并没有专门统计平民死伤,但其中有充分证据表明,美国和北约军队有意掩盖阿富汗平民伤亡情况。

  新京报的文章说,坎恩是阿富汗偏远山区Malekshay的一位穷苦农民,他自小又聋又哑。2007年3月的一天,一支下属于美国中情局的准军事部队进入了他的村庄,当看到荷枪实弹的士兵时,出于恐惧,坎恩转身就逃。士兵们大声叫停的声音他完全听不见,几声枪响过后,坎恩倒在了血泊中。

  万幸的是,他捡回了一条命。随后,美军向村里的长者解释这是一场误会,并提出进行补偿。记录的最后简单地写着,军方拿出军需物资作为补偿,任务继续……这样的误伤平民记录,在“阿富汗战争日记”中比比皆是。

  泄露的阿战机密文件共记录了涉及阿平民伤亡的144起事件,显示共195名非作战人员丧生,174名平民伤亡。有媒体指出,真实的数字可能更高。因为这只是美国和北约军队承认的向平民开火事件,更多武装冲突中的平民死伤没有得到详细记录。

  记录中,军方还刻意掩饰平民死伤数字。

  2007年8月,美军特种部队向赫尔曼德省的一个院落里投下6枚炸弹。内部文件称,指挥官认为塔利班高层领导人当时正在院落里开会。美国也采取了措施确保“没有无辜平民在院落附近地区”。但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共有300名阿富汗平民丧生。

  一份秘密档案的标题甚至是“可能导致负面媒体报道”。其中记录了2007年8月16日,驻阿富汗波兰军队遭遇路边炸弹袭击后,作为报复,向附近村庄发射迫击炮。

  但炮弹击中了一个婚礼仪式的现场。导致6名平民死亡,伤者中还有一名孕妇,最终她的孩子也没有被保住。悲剧发生后,肇事的波兰士兵被送回国在军事法庭接受审判。由于波兰军方的压力,审判至今没有结果。

  更多的平民伤亡事件甚至都没被军方调查过。如2008年10月,法国军队向喀布尔城外一辆客车开火,理由是客车距离军车太近,结果打伤了车上8名儿童。2个月后,美军士兵试图拦截一辆巴士时,开枪打死了4名平民,打伤11人。但这些人为惨剧都被描述成“冲突升级”,士兵们的开枪行为则被解释成严格遵守作战守则。

  “阿富汗战争日记”还披露了巴基斯坦当局在背后秘密给阿富汗的塔利班武装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事。

  新京报的文章说,巴情报机构被指多年来一直暗中支持塔利班。新披露的机密档案中,更多情报指出,巴基斯坦“作为美国的虚假盟友,允许其情报机构的代表直接与塔利班秘密会面,商量建立武装组织网络,打击驻阿富汗美军士兵的战略措施,甚至密谋暗杀阿富汗领导人”。还有记录显示,塔利班武装分子常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发动袭击,随后潜入巴基斯坦境内,但巴方军队不愿对他们发动袭击,这也让美军十分不满。

  这些消息一出,使得阿巴关系越发紧张。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7月29日的讲话中表示,阿富汗政府的盟军美国及北约部队完全有能力打击塔利班武装分子在巴基斯坦的基地,不过,他怀疑他们根本不想消灭塔利班。此前一天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印度访问也称,巴基斯坦与恐怖组织存在联系,“我们不能容忍……这个国家(巴基斯坦)以任何形式输出恐怖主义,无论是向印度、阿富汗或世界其他地方”。对此,巴基斯坦外交部表示“不能理解”。外交部发言人称,在过去两年里,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反恐问题上合作紧密,“我们看不出为什么这些话会出自阿富汗总统之口”。

  尽管“阿富汗战争日记”未经完全证实,但无疑它令各方重新审视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关系。

  《纽约时报》26日称,正当美国国会和公众就美国深陷阿富汗战争以及明年撤军表示质疑之时,这些泄密文件被公布,泄密的时机看来是有意选择的。《纽约时报》称,早在数周前,“维基解密”就将大约92000个秘密文件提前透露给《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和德国《明镜》周刊,但是它们被要求不得在7月25日前公布。

  7月27日,在首次对“阿富汗战争日记”回应时,奥巴马总统表示,此次泄露的内容“并无新意”。“事实上,它们正好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在去年重新审视对阿政策。”不过《纽约时报》指出,如果奥巴马总统不能说服巴基斯坦政府完全断绝和塔利班的联系,那么在阿富汗战场上就根本不可能击败塔利班。

  分析人士认为,机密文档的公开正好在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阿富汗战争陷入艰难困境:7月份统计显示,驻阿富汗美军当月阵亡66人,为阿战历史上“最血腥”的一个月,美军入侵阿富汗近9年来,共有1215名士兵阵亡,而这场战争还看不到头。

  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内部和国会议员也开始讨论对阿政策是否得当。目前国会民主党正在争取尽早通过一份战争拨款法案,而泄密事件发生后,有议员表示将更加仔细审核奥巴马政府的做法。目前奥巴马正面临着一个艰难选择:要么说服国会和民众接受自己的对阿政策,要么尽早让驻阿美军回国。而更可能发生的是前者,就像布什政府时期一样,坚持向战场增兵以应对更血腥的冲突。

  “维基解密”网站从7月25日公布美军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后,美国政府的态度似乎变得越来越“愤怒”。在泄密事件一开始曾称这些文件“早就过时”的美国白宫发言人吉布斯30日专门就此事参加全国广播公司的一档访谈节目,称这会危及驻阿富汗美军和为美国工作的阿富汗情报人员的安全,“不要继续危害国家安全,这非常重要”。

  泄密事件刚爆发时,白宫曾称这些文件只是秘密级,并未达到绝密级,而且大部分“已经过时”。

  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军方高官的话更能代表美国政府的“愤怒”。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7月31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称,他对泄密事件感到“愤怒和震惊”。盖茨称他完全认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日前所说的“泄密者双手沾满美军士兵和阿富汗家庭的鲜血”。盖茨还表示,尽管追究法律责任是司法部的权限,但就他个人而言,泄密者“必须接受道德法庭的审判”,因为“他们做这样的事全然不计后果”。盖茨说,他已要求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与军方联手对这种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展开调查。

  美联社7月30日称,有重大泄密嫌疑的前陆军情报分析员布拉德利·曼宁已被押解回国。

  今年年初,曼宁涉嫌将一段有关美军直升机在伊拉克射杀平民的录像交给“维基解密”网,后被美军关押。《华尔街日报》称,有确切证据表明曼宁与这次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外泄有牵连。

  但美国军方拒绝对这一报道作出回应。

  对于美国政府指责泄密者“双手沾染鲜血”的说法,“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在接受BBC采访时称,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提供情报的人”因为这些文件的公布而死亡。

  他说,他们公布的文件显示,阿富汗战争造成了两万多无辜者丧生,而美国试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这件事上转移走。

  阿桑奇称,他的网站还将继续公布这些文件,“我们不会被压倒”。

  尽管美国舆论对这一泄密事件是否合法仍存在争议,但《纽约时报》的分析认为,无论如何,这势必会让美国政府展开新一轮有关被曝光情报准确性的调查。美国的政论期刊《政治家》的一篇文章称,这次被曝光的文件足以将奥巴马政府早前好不容易在美国民众心中平衡好的阿富汗战略再次打破,国会只会对这位民主党总统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

  《华盛顿邮报》称,和美国早前频传的外国间谍或是黑客窃密事件相比,这次的泄密对于奥巴马政府的杀伤力更大。

  文章称,主要的杀伤力不仅是美国对自身国家安全失去信心,而且会导致美国民众对政府在海外驻军问题上的支持度大大降低。

  美国《费城纪事报》则语带讽刺地说,这次泄密事件的后果“确实严重,因为它们不仅继伊拉克战争错误判断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再度彰显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无能,而且让美国对巴基斯坦方面的不信任公开化”。

  文章称,巴民众本来就认为,反恐战争是替美国人在打,根本不干本国什么事,如今这些怀疑被公开,但美国仍不得不继续加大和巴的反恐合作,实在是一种讽刺。

  实际上,美国一些政客已经在维基解密事件发生后反思阿富汗战争。美国参议院民主党人费恩戈德和韦伯日前致信奥巴马,要求其在参议院明确立场之前,不要就阿富汗战争发表任何重大言论,因为“我们认为美国军队长期待在阿富汗的战争并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泄密事件可能演变成越战期间“五角大楼文件”外泄的翻版。

  文章称,当年美国隐瞒越战真相的文件被《纽约时报》曝光后,加剧美国和世界的反战浪潮,最终迫使美国政府结束战争。

  文章称,如今美国的阿富汗战争拖延9年,美国死伤惨重,民怨日深,而塔利班却在边境重整旗鼓,声势大涨。这次外泄的机密文件,恐使美国民众对阿富汗战争更不抱希望。

  德国《明镜》周刊是首先曝光美军阿富汗档案的3家国际媒体之一。《明镜》称,在阿富汗进行的战争越来越危险,德国军队天真地被拉入战争,到目前为止,战争的作用并不明显。

  德国“卡尔塔国际”网站的评论称,去年奥巴马曾凭借空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而“维基解密”网站这次在受到美国政府的重重压力下做出选择,应该把和平奖颁给“维基解密”!

  在“美国之音”网站,网民纷纷留言。

  有一些网民质疑“维基解密”网站可能危及在阿美军士兵的安全,但更多人对这一事件表示支持。

  一个名叫“2bClear”的网民称,“维基解密”网站干了件英勇的事情,爱好和平的人们正在庆祝。另一个叫sam的网民称,“美国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他们是赢不了阿富汗战争的。北约部队的血白流了,不管是阿富汗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都不会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在赶快撤出吧!”

  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的泄露者、美国国防部前分析员艾尔斯伯格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称,此次泄密案的重要性可以与他当年的壮举相提并论,“它将迫使人们严肃思考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到那里打仗?我们为什么要花如此高昂的代价,打一场没有意义的战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记者表示,美国对自身的情报和机密一直保护得很好,美国的保密原则是对5%的核心机密进行保护,而其余的95%都是可以放出去的。这一保密原则正常情况下问题不大。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