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浅析电视台改革人事“准公司化”模式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24日 10:02 

     在我国传媒行业日渐市场化、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各家电视台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然而,伴随改革的深入,体制制约的瓶颈也日益凸显。这些电视台无不是政府行政管辖下的事业单位,其人事、财务、干部、资产直至节目等全部要素,都按照事业单位属性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迥异不同。在国内事业单位属性体制没有通盘的、根本性变革的环境下,有些电视台单兵突进,深入体制改革,其中直接涉及员工经济利益和社会保障的人事体制改革,路径与效果究竟如何?



  电视台人力资源与人事体制现状分析



  但是,电视台“全民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化竞争,其原因就在于“事业”编制员工的身份属性。对于市场化竞争而言,这种人事管理体制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和市场的应对机制,制约了媒体的产业化发展效率。面对这种弊端,尽管不少电视台近些年来尝试进行各种方式的用工制度改革,但大多数台都要在“编内”老员工与新进“编外”员工之间画出“红线”,新出台的各种改革措施只覆盖“新人”却不涉及“老人”,即通常所谓的“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这种双重标准的改革,必然导致 “老人”的积极性仍然无法调动,“新人”的工作激情与从业状态向“老人”靠拢,其结果是治“标”难治“本”,与改革初衷大相径庭。

  “准公司化”模式的必备条件与主要做法

  本文所指的“准公司化”,是考虑电视台是事业单位的人事体制现状,又参照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人事管理方法,两者结合,从中探索出一种阶段性、局部性、统一标准、有利对接的人事管理模式。所谓“阶段性”,即指台内正式“在编”员工,自改革之时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到龄前的整段工作年限内,其工作与待遇一律按照公司化管理,员工的就业资格、“事业”身份、晋升资历、原有待遇等全部“档案化”或虚化,留待到龄退休后仍可按到时的国家政策享受规定的退休待遇。这就基本保障了员工退休后的切身利益,纾缓了后顾之忧,有利于最大限度获得员工对改革的支持。所谓“局部性”,即指改革只局限在电视台(广电台)这一局部范围内,台内员工外调可完整带走“在编”身份与待遇,新进员工一律按公





  “准公司化”模式的效果与影响

  接近于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准公司化”模式,打破了电视台员工原有的“保险箱”心理,解决了微观层面的个人工作驱动力和中观层面的业态组织重构这两大难题。当初步形成高效灵活运作的人力资源系统之后,电视台的竞争活力与诸方面效益就跟原先大不一样。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是广告收入同步保持连年高速增长。如苏州台、无锡台、佛山台等电视广告都是连续5年以平均20-30%以上的高速增长,超过了当地GDP增长率,也远超一般城市台同年度广告增长率。(参见表五)

  三是多元化经营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灵活,使得这些台多元化经营与产业发展的决策执行力大为提高。除了广告经营,其它相关产业也成效明显。如无锡台开发新媒体产业,投入早,布点广,如今运行势头良好,已经形成了包括演艺、数字网络、动漫游戏创意、影视文化、资本经营等30多个产业集群,效益相当可观。苏州台2008年整体经营收入仅次于深圳台,其中广告业和其他新兴产业收益基本各占其半。

  电视台人事改革“准公司化”影响深远,为下一步更深入的媒体改革做好了充分准备,也给媒体转制提供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范本。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