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六间房剔除影视剧 重点转向视频社区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0年12月16日 15:54 

    摘要:如今优酷、土豆和六间房这些最开始以视频网站起家的网站发展出路已经改变。优酷和土豆继续在视频网站上下“苦功”,而六间房已经转型开始做起了视频社区。

 

    如今优酷、土豆和六间房这些最开始以视频网站起家的网站发展出路已经改变。优酷和土豆继续在视频网站上下“苦功”,而六间房已经转型开始做起了视频社区。

  “六间房全面砍掉影视剧,主要做视频社区,并非转型而是顺势而为,因为视频社区已是比较成熟的领域。”六间房CEO刘岩近日在“六间房秀场”周年庆典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如此表示。

  经过多年酝酿,几家拷贝YouTube及Hulu模式的视频网站已经或即将完成蜕变,一向低调的六间房却在此时转身,全力打造在线视频社区。

  对此,刘岩称,六间房和优酷、土豆已不在一个跑道上。今年11月中旬,六间房网站全面改版。新版页面中,六间房将秀场、游戏频道等作为主打内容,影视剧被彻底抛弃。“这意味着六间房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做专业视频社区,不做影视剧点播台。”

  熬过寒冬

  12月8日,优酷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而土豆网也已向美国纳斯达克递交了上市申请。业内称,随着中国视频网站的相继上市,国内视频行业格局将再生变化。

  “一面是风光无限,同时承受着亏损压力的优酷、土豆;另一面是经历过裁员、缩减业务,却已实现盈利的六间房。国内视频网站正走向两个方向。”互联网一资深人士对记者说,“如果说优酷、土豆的成功,来自于顺风顺水的拷贝;六间房的成功,则来自于绝处逢生的创新。 ”

  其实,在早期发展中,优酷、土豆、六间房走着同样的路子:通过模仿YouTube起家,靠新奇、搞笑的短视频蹿红,用来自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撑,一度成为整个互联网最受关注的企业。

  但是,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单纯拷贝YouTube的视频模式难以为继。资本方变得更加谨慎,因为他们从YouTube身上看不到快速盈利的潜质,国内视频网站一时人人自危。

  对优酷、土豆来说幸运的是,金融危机之前他们正好融到一笔钱,可以支撑其度过寒冬;同时一家叫做Hulu的视频网站开始崭露头角,通过购买版权播放正版影视剧内容来获得正当广告收益,成为被认可的模式。于是优酷、土豆纷纷开始购买版权,尝试通过正版视频获益,同时继续已有的分享业务。

  “对六间房来说,这是一场空前的危机。在这之前,六间房也曾风光过,融资数千万美元,流量甚至一度排在同行之首。不过,金融危机期间,受大环境影响,六间房只能将250余名员工裁减至60余人,砍掉一批新业务,并缩减大量服务器带宽成本。与优酷、土豆的顺风顺水不同,六间房完全是‘熬’过了这个寒冬。”刘岩说。

  向右走 实现盈利

  正是这次寒冬,让六间房停止了模仿的步伐。

  在此期间,刘岩和他的团队进行了更多的思考,视频网站依靠导流量、卖广告维持,到底是不是好的选择?

  刘岩认为,传统视频网站大约有九成的流量来自站外,所以卖广告只能是卖流量,而不是品牌,这种模式不是他们要寻找的。“六间房更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开辟一种更适合中国本土的新模式。 ”

  刘岩说,在这种思路下,六间房开始尝试提供一些新的服务,并在秀场和游戏等视频细分领域有所斩获,目前六间房已拥有国内最大的在线演艺平台和游戏视频平台。

  刘岩坦言,因为六间房更偏重产品和技术,对传统视频网站播放电影、电视剧的模式不感兴趣,也不适合公司的“DNA”,所以才推出创新模式:六间房秀场。

  “我们2008年的财务情况不太好,11月份裁员,员工工资只发70%,我当时拿出50万元人民币作为公司的基金,当时就已决定把影视剧全部裁掉。其实,那时就是我们与传统视频网站的分水岭,我们开始主打游戏等细分领域,2009年3月5日,现金流打平,慢慢开始盈利。”

  刘岩说,现在六间房已从当初裁后的6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200人,主打产品线主要有三个:主站、游戏、秀场,收入模式是广告和虚拟增值服务。

  他透露,六间房现在注册用户数上千万,已在上月拿到了视频演绎牌照,“以后模仿我们秀场模式的公司会越来越多,我们更注重媒体属性,不会推出客户端。”

  谈及对优酷等上市的看法,刘岩表示,“上市之后会变得更主流,对后续视频网站会产生良好的发展空间,但上市并不意味着创业使命的结束,所以要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件事。”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