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29日 14:06 |
4月20下午,记者受人民日报社退休老编辑赵立昆的邀请,前往他家观看:凤凰卫视中文台的特别系列节目《苦恋——60年婚恋往事》第六期。该节目是为即将来临的5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实施60周年纪念日而推出的。
本期节目中分别讲述:年过80岁的人民日报社老记者王金凤年青时,在那场文化大革命中,为捍卫自己和著名空军战斗英雄赵宝桐之间的神圣爱情而进行的艰苦抗争的感人故事;一位辽宁摘帽右派王书瑶的爱情故事。并且,让年过70岁的人民日报社老编辑赵立昆回忆了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特殊年代,率先在当年人民日报社出版的惟一子报——《市场报》上,刊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媒体第一则征婚广告。
伴随着改革开放诞生于1979年10月1日的《市场报》,作为新中国第一份经济报纸,为中国改革开放鼓与呼,全面介绍市场经济的新闻、信息和刊登广告。据赵立昆老编辑回忆:《市场报》创刊一年后,编辑部收到远在四川担任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数学老师丁某的信件,那年40岁的丁某由于历史原因而耽误婚姻大事,要求刊登征婚广告。
据赵立昆老编辑回忆: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正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改革开放也是刚开始,老百姓的思想虽已从禁锢的状态中走出,但“文革”的阴影依然让人心有余悸。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征婚广告成了头疼的事,后来经过一番琢磨,将这个当年可谓炫眼、独特的广告,放在报纸1981年1月8日的《市场报》半版“分类广告”的左下角,安排一块豆腐地方。在当时,可谓是迈出了非常大胆的一步,谈起往事,赵立昆老编辑颇感“悲壮”,他向记者介绍道:“当时真觉得为民请命,就算闯祸了也值得”。据他介绍,这则新中国第一征婚启事见报后的半月内,编辑部和征婚人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女青年的一共270份应征信件。最后,应征成功的张女士是为丁某的大胆敢为而震惊,油然而生同情和敬佩之心。
当时特殊背景条件下,《市场报》刊发征婚广告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市场报》因此设立了“求婚启事”专栏,每期刊登七八个人的信息,晚来信的还得排到9个月后才能刊登。火暴的程度可见一斑。
记者查找大量的历史资料显示,人民日报社出版的《市场报》,是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复人民日报社于1979年10月1日创刊的新中国第一份经济类报纸,曾经承担倡导中国市场经济的重任。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看过新创刊的《市场报》后批示,要求订阅发行并翻译成多种外文向国外介绍中国的商品和市场情况。早在1999年正值《市场报》创办2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那年已81岁的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市场报》创始人安岗老人时,他向记者回忆:当时,在北京王府井人民日报社老地址创办的《市场报》的创刊号,被收藏界出价18元人民币高价收藏;《市场报》每期出版后,在邮局被搭配杂志出售,经常会有排队购买不到报纸的现象。
已在本报社从事新闻工作19年的记者本人,亲自目睹和感受了《市场报》事业壮大和探索拓展的历程,同时,也参与了《市场报》由当年经济界的影响力报纸转变为今天的网络媒体。2009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根据当前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由市场报和人民网联合将《市场报》由传统的报纸媒体改办为网络媒体——《市场报》网络版,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由报纸直接改办为网络媒体的新闻媒介。
《市场报》网络版总编辑杨存生在网站开通时发表的致辞中表示,《市场报》网络版充分发挥人民日报社的网络媒体——人民网的强劲优势,传承《市场报》的血脉,光大《市场报》的精神,站在新技术发展的平台上,更好地为读者、为企业和关注市场经济的网民服务。《市场报》网络版秉承《市场报》“关注趋势、影响明天”的办报精神,专注于传播政策信息,守望消费者知情权,传播企业品牌,曝光质量事件,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繁荣发展。
在《市场报》刊发征婚启示随后的年月和最近几年,赵立昆编辑本人和《市场报》刊发征婚广告之事,被多家报纸、广播、电视和出版的书籍,誉为“中国大陆刊发征婚启事的第一报人”、“新中国第一次之一:第一则征婚启事” 、“新中国征婚启事第一报”等荣誉。近来,虽已过着退休生活的赵立昆老编辑,依然以较大的热情关注着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呼吁:社会上的征婚活动,还是应该像当年《市场报》的做法一样——在相关组织证明确保下,采用实名制的形式进行;他还有意协助当前的《市场报》网络版发扬《市场报》当年的光荣传统,开设真实婚恋广告的平台,为婚姻市场提供优质的服务。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