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北京卫视播出的《风声传奇》像是谍战剧强弩之末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1年3月28日 09:08 

    摘要:日前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等台热播的谍战大戏《风声传奇》却似强弩之末,有分析表示,谍战戏陷审美疲劳。

 

北京卫视播出的《风声传奇》像是谍战剧强弩之末

《风声传奇》剧照

    日前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等台热播的谍战大戏《风声传奇》却似强弩之末,有分析表示,谍战戏陷审美疲劳。

  开创 《暗算》以人说战

  2004年,涉案剧黄金时段被限播,打擦边球的谍战剧应运而生,2006年《暗算》的走红大大刺激了谍战剧的迅猛增长,不过佳作不多,直到2008年《潜伏》的横空出世。

  《暗算》虽然是作为谍战剧大获成功,但全剧表现的重点并不在卧底、情报、密码、破译等谍战剧惯常使用的元素上,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描写阿炳如何了解无线电方面的技术问题,也没有用过多的细节展现黄依依在数学方面如何有天分,而是在表现人性和情感上。现在很多观众可能已经记不太清《暗算》的细节,但是提到《听风》中王宝强扮演的瞎子阿炳,《看风》中陈数扮演的数学天才黄依依,仍会记忆犹新。这两个人物一个靠听,一个靠算,都是破译密码的天才,但个性上同时又存在着重大缺陷。阿炳的多疑、乖戾;黄依依对于情感大胆到近乎肆无忌惮的追求和不畏世俗,让观众在谍战之外对人物性格、人物情感的触动更为深刻。二人充满讽刺性意味的死亡加剧了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

  相比之下,《捕风》算是最靠近谍战戏的,“抓卧底”是这一部分的主线,也是三部分中最紧张和最富悬疑的。但是钱之江这个人物在个性和情感的独特性上要逊于阿炳和黄依依。

  震撼 《潜伏》面面俱佳

  《潜伏》的成功被总结出了太多的因素,演员好、故事好,既反思历史、剖析人性又折射现实。其中类似“办公室政治”这类的解读连导演姜伟都没想到,他说这是观众的重新解读,既然能被观众这么认为,或许剧中本身暗含的东西就很多,可能有时候连主创都忽略掉了。

  “情感、职场、谍战”这三大元素被姜伟在《潜伏》中融合得堪称完美,“假夫妻”的情感线之巧妙,女的胆大,男的心细,一个会不断捅娄子,一个要不断为其“擦屁股”,俩人就是在这样的搭档合作中逐渐产生真情。余则成、吴敬中、李涯、陆桥山等几个性格各异的角色上演了一出“职场争斗”的戏码,其间对人性的挖掘相当深刻,圆滑世故的有之、兢兢业业的有之、搬弄是非的有之……就连谢若林这样的小配角都十分出彩儿,每当提起眼中只有钱的情报贩子,这个角色总能跃然纸上。

  《潜伏》比较高明的地方还在于没什么枪林弹雨、没什么敌我血战,就在“家”和“办公室”两个主要场景中,通过五六个角色就把故事讲得扣人心弦。相比之下,《风声传奇》之所以不抓人,就在于犯了谍战剧的大忌,不知是不是为了凑够三十多集,前十集的裘庄审讯结束后,后面开始摊大饼似的不断加入新角色、新场景,有放没收,悬念感不断减弱。在视角寻求另类、观众寻找轻松的大趋势下,诡异的场景、压抑的剧情、灰暗的色调实在难以为口碑和收视增色添彩。

  高潮 《黎明之前》细节取胜

  如果说《潜伏》走的是“故事流”,那么《黎明之前》走的就是“技术流”,在刻画人物上没有前者深刻,在描绘情感上没有前者充沛,但凭借对于无线电、化学、医药等专业知识的详解以及整体风格的快节奏、强情节、多悬念等把谍战剧在传统的套路里做到了极致,让观者大呼过瘾。

  《黎明之前》的空间、时间和人物都非常紧凑,在人物关系设置上类似《潜伏》,一个深藏不露的主角,几个性格各异的配角,表面上互相配合,暗地里处处设防。剧中枝枝蔓蔓的东西很少,会无形中让观众产生进入感和压迫感。《黎明之前》的编剧黄珂曾表示,在既定的人物关系和环境下,就连刘新杰和顾晔佳的感情戏份可能都会有些多余,他就是想写一个纯男人的、金属色的戏。尚未播出时,“快节奏、感情少”这两点不难让人产生“叫好不叫座”的担心,不过事后证明,如果能把某一种类型做到极致,口碑和收视都是囊中之物。《新周刊》将《黎明之前》评选为2010年度电视剧,其中部分获奖词是:它用“强情节”、“微细节”编制出紧张迷离的氛围,它是谍战纯度最高的国产电视剧,它是类型化风格最强烈的国产电视剧。

  尝试 《借枪》剑走偏锋

  《借枪》,锁定一个底层特工熊阔海的贫困生活,为了买情报,不得不四处借钱。男主角熊阔海的职业身份与生活窘况之间形成的这种反差是以往谍战题材中没有表现过的,单就这点就足以吊起观众的兴趣。

  在抗战时期的天津卫,熊阔海及其战友穷困潦倒但信仰坚定;周书真深明大义且知书达理;裴艳玲贪财算计但最终投身革命;杨小菊是个口头革命者。每一个角色的个性还算鲜明,但熊阔海的“贫嘴”若能展现得再充分点会不会更好看;杨小菊的抗日行为为什么没有引起日本人的注意,类似于这样的细节也经不起推敲。

  回看《借枪》,客观地说,虽不比《潜伏》经典,但仍让很多谍战剧无法比肩。现在对于《借枪》的诟病更多地集中在结尾的荒诞以及张嘉译的表演上,整体来说差强人意。记得采访导演姜伟时,他曾聊到,当初并没有打算接拍《借枪》,不过这种新鲜的角度他很愿意尝试,如果前人做过了,不成功,说明观众不认可;但问题在于前人没有做过,他愿意去拍出来看看观众能不能接受,喜不喜欢。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