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暖,并购潮起,快递业最先胎动。 如无意外,4月下旬,民营快递公司天天快集团(俗称“天天快递”)将正式纳入海航集团旗下,成为继星晨急便引资阿里巴巴后,又一家向业外资本出让股权的民营快递企业。 更多正在酝酿的民营快递并购案,也将陆续浮出水面。申通、圆通、中通等多家位居行业第一梯队的民营快递企业,近期成为海航、复星、联想等实业公司和鼎晖、华平、新天域等风投企业追逐的焦点。在上海的各大酒店中,时常能见到他们轮流坐庄的身影。 这一幕和6年前外资物流企业掀起的并购民营快递热潮有些相似,只不过资本的主角,已经变为内资企业。 内资企业出击 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各个环节不断扩张的海航集团,又一次将触角伸向了“三流合一”的快递业。该集团设在天津的北方总部,近期已与民营天天快递达成以1.2亿元价格收购后者60%股份的意向,并计划在4月下旬正式签约。 天天快递创立于1994年,和顺丰、申通、宅急送同属于国内最早一批民营快递企业,目前在国内拥有20多个集散中心和3000多个网点,网络规模位居国内快递业第一阵营。其遍布全国1200个城市的网络资源被海航集团所看重,在后者近年着力打造的海陆空一体化综合物流体系中,唯独缺少地面快递网络。 在长期关注快递行业的中国物流学会理事刘建新看来,如果收购天天快递成功,海航集团就拥有了自己的“地面部队”。 事实上,海航集团总部设在上海的另一家子公司大新华物流集团,也在伺机充实自己的地面力量。该公司正与申通、圆通等民营快递公司展开接触,希望通过收购股权快速补长自身的快递短板。 大新华物流一位高层对本报表示,快递是物流的一部分,公司涉足其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申通、圆通等处于业内第一梯队的民营快递公司,此时似乎并不急于出手,因为还有更多的投资商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其中包括复星、联想这样的知名企业。 知情人士称,复星组建了专门的团队研究快递行业并寻找并购机会,其首选的收购对象是申通快递。不过由于复星的开价较低,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投资商。 寻求收购民营快递的投资商,还包括活跃在各个行业的风投,如鼎晖、新天域等。一位民营快递的高层表示,风投参股民营快递的意图是在企业上市时套现退出,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民营快递的老板们对风投的逐利性和残酷性早有耳闻,大多不愿选择风投,而更愿与经营实业的内资企业接触。 民营快递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快递市场的主导者,拥有同城快递80%以上和跨省快递50%以上的份额。近年来,民营快递业在网上购物等新兴业务的推动下,营业额年均增速超过25%,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民营快递的高成长性和快递网络拥有的独特价值,加之2009年10月开始实施的新《邮政法》让民营快递的政策环境得到改善,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淘金。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已有2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和风投与民营快递企业洽谈并购事宜,形成了一轮新的投资热潮。 这与2004年第一轮热潮明显不同。当时的收购主角是美国联邦快递、UPS,德国DHL,荷兰TNT四大国际快递巨头,其用意是在2005年12月中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后,拥有经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网络。 上一轮收购热潮中,四大快递公司与国内规模较大的民营快递企业都进行了深入接触。最早达成交易的有两项:一是联邦快递2006年斥资4.3亿美元,收购其与民营大田集团的合资公司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50%股权,以及大田集团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资产;二是TNT在2005年12月,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国内最大的公路货运企业华宇物流,随后将其整合成为主营公路快运业务的天地华宇。 这一轮收购热潮到2009年进入尾声,标志性事件是DHL在华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收购了上海全一快递,并接盘了央企中外运下属专营国内快递业务的子公司北京中外运速递有限公司100%股权。 外资通过收购完成网络布局后,对民营快递的兴趣减弱。从今年开始,境内企业取代外资快递公司,成为并购民营快递的新主角。 民营快递进退 曾经多次传出对外出售股权消息的申通快递,又一次面临着卖还是不卖的抉择。 这位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进退两难。如果不卖,公司难以继续扩张并推进升级优化,内部暴露的问题难以解决;如果卖,自己可能失去主导权,多年的苦心经营将成为别人的果实。 成立于1993年的申通快递,是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典型样本,陈德军在股权转让问题上的进退取舍,代表了很多民营快递老板的复杂心态。 申通快递成立以来的十多年时间中,依靠家族企业独特的文化和特许加盟商的支持,成为国内排名前三的快递企业。不过,家族成员之间的分歧,以及加盟商各自为战、难以控制的特点,也一直困扰着陈德军。无论是解决这些内部问题,还是推进公司的进一步扩张,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民营快递公司实力有限,融资困难,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缺钱的状态。 陈德军曾表示,我们过去是骑马,是市场份额的争夺,但快递业将来只能是几家独大的局面,我们要学会骑“老虎”。“老虎”的真实名字叫资本。 2004年以来,四大国际快递公司和中外运集团都曾与申通快递接触,希望收购或参股,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达成交易。如今,在申通快递试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刻,复星、大新华物流等新的投资商走进了申通的大门。 申通快递日前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计划2015前后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集团,并进入全球快递业前6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而公司自身力量有限,通过出让股权引入外部资本,是现实的出路之一。 在申通快递的发展规划中,引入战略投资者促进资产重组,被列为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首要途径。 即将联姻海航集团的天天快递董事长詹际盛此前也曾表示,天天快递需要资金来扩大投资、增加市场份额,目前正在积极寻找战略投资者。 中国物流学会理事刘建新分析,有意引入新股东的民营快递,不像以前那样只是着眼于解决资金问题,它们更希望投资者能带来更多的资源,或者能与快递业务形成联动。 例如,设通快递在战略规划中就提出,引入战略投资的同时,还要引进空运、土地、管理等资源,加快发展速度,促进内部整合。 事实上,引入外部资本不仅是民营快递寻求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应对眼前难关的无奈之举。一位民营快递的高层表示,很多加盟制的民营快递公司进入了瓶颈期,很难继续做大,家族成员在公司发展战略上出现不同意见,不愿继续投入,长此以往公司能否支撑下去都是个问题。 赚钱并非易事 一位民营快递的高层,用“雷声大雨点小”来概括内资主导的民营快递第二轮投资热潮。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尽管相互接触的企业众多,但真正达成协议的很少,目前为止真正落定的,只有阿里巴巴参股星晨急便一个案例。两家公司为此商谈了将近半年。二是投资商尽管广为造势,但真正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 有消息称,阿里巴巴获得星晨急便30%的股权,只花费了约5000万元。而海航集团据称为进入快递业准备了约25亿元资金,但控股天天快递只投入了1.2亿元,后续投资能否落实还具有不确定性。 这或许是因为,民营快递不像它们最初预期得那样具有价值,也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容易赚钱。 尽管已有10多年的发展时间,但中国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至今仍处在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大量的中小民营快递公司实际上是几个人、几辆车组成的小作坊,即便是规模较大的快递企业,也普遍存在着管理落后、设备陈旧、IT技术滞后、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 更为致命的是,长期以来,民营快递企业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为了争抢市场份额,不得不在竞争中以价格为主要手段,即便人工、物料、管理成本大幅上升,也不敢轻易提价。这使得公司利润微薄,没有力量扩大再生产,也没有实力进行创新。这种状况至今没有改变。 要解决民营快递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且短期之内看不到回报。例如,为了提升快递公司的网络质量,需要把重要城市的网点从加盟改为直营,仅这一项就需要花费大量资金。 知情人士称,一些投资商,尤其是风投对快递业的认识不够充分,以为这个行业容易赚钱,目前行业内没有上市公司,一旦推动被投资企业上市后,就能快速套现。而实际上,在快递业挣不到快钱,也没有暴利,只能一点一滴地积累,并坚持不懈地进行投入。 “浮躁的人做不了快递,这个行业玩不得虚的。”上述人士说。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