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中华医学杂志》成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主流期刊群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1年3月31日 15:20 

    摘要:如今,期刊群成为了期刊行业的一个新发展形象,而《中华医学杂志》目前也成为了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主流期刊群,欲打造打造医学期刊“航母”。

 

    如今,期刊群成为了期刊行业的一个新发展形象,而《中华医学杂志》目前也成为了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主流期刊群,欲打造打造医学期刊“航母”。

  目标:办中国最好的医学期刊

  《传媒》: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旗下集聚了众多的杂志。目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构成状况有何特点?它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品牌影响如何?

  游苏宁:《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前身《博医会报》于1887年创刊。中华医学会1915年2月在上海成立。1915年11月,《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创刊。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现发展至125种,形成了“中华”“中国”“国际”三大医学系列期刊,涵盖了我国医药卫生科学的各个专业,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和作者学术交流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主流期刊群,被誉为“我国期刊界的一面旗帜”。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系列杂志的学科结构为:临床医学67种,综合29种,基础医学17种,预防医学7种,护理学3种,中医学1种,科普1种。其中中文期刊123种(含中外合作期刊1种),英文期刊2种。总体而言,学科结构和专业布局日益完善,语种分布和出版频率更趋合理。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最近在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最高的100种期刊中,系列杂志分别占22%和10%。《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作为国内惟一被SCI收录的综合性临床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逐年提升,尤其是以开放获取(Open Access)理念打造的网站每天在线阅览读者达3万多人次,登陆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月下载量达24万多篇。系列杂志100%被我国权威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数量分别为:SCI 1种,美国《医学索引》26种,《化学文摘》27种。

  据统计,近年在国家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和卫生部颁发的发明奖中,医学项目论文90%以上都曾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发表过,其中82%为首次发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广大医务工作者中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华牌”杂志。

  《传媒》: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这些办刊经验和传统的精髓是什么?

  游苏宁: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走过了百余年历程,可谓:百年薪火传承,世纪中华风范。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办刊宗旨,把办中国最好的医学期刊作为理想。系列杂志始终把促进医学科技进步和推动我国医学科技学术交流作为办刊的基本追求。我们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以学术引导和促进期刊的经营,力争办“双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爱” (读者和作者都喜爱)期刊。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系列杂志办成记载科学优先权的精品学术期刊,办成个性化、特色型的科技期刊,绝不做“作业本型”的功利性期刊。系列杂志一方面通过发表优质内容广纳贤言、容百家之长,打造中国医学期刊之精品;另一方面不断授业解惑、育千万精英,使之成为中华名医成长之摇篮。

  《传媒》: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办刊实践中有何独特的市场拓展战略?如何保证这些战略措施顺利实施?

  游苏宁:第一,统一品牌、统一管理、区别经营。125种系列杂志涵盖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各个专业,其中,由杂志社直接编辑出版23种,委托医院、研究所、高校、地方医学会承办102种,遍布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为确保125种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出版质量,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管理制度、编辑规范化建设、期刊评价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比如,在期刊评价和质量控制方面,杂志社建立了严格的“三审五定”稿件评议出版制度。“三审”即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定稿会终审,“五定”即供稿编辑、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期刊总编辑、杂志社社长或总编辑五级审核定稿。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等十几项期刊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

  由于历史原因,各系列杂志背景不同,受地域化管理和单位化管理的局限,使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还不能建立统一的发展模式。为有效运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作,系列杂志逐渐形成以下几种运营模式:一是直接运营,办刊地点在总会大楼内的23种杂志从1996年开始实行人、财、物一体化,推行编辑部主任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合作经营,编辑部负责内容编辑,杂志社参与其广告经营、市场推广等;三是指导运营,大部分办刊地点在总会大楼外的期刊独立经营,接受杂志社的出版质量管理和运营监督。因刊因时因地制宜,实现高效实效管理。

  第二,倡导以学术引导科技期刊的经营。有的科技期刊由于受众面窄、市场拓展空间有限等原因,不得不依靠行政拨款、政策性补助、收取版面费等生存。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为生存和发展,科技期刊必须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适者生存”的方式开展有效经营。在坚持正确办刊方向、确保期刊学术质量的前提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倡导“以学术引导科技期刊经营”的理念。

  第三,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广告经营。2010年杂志社直接编辑出版的23种期刊的广告收入突破3000万元。还有利用期刊已发表的资源编辑图书等。如《临床病理讨论》是《中华内科杂志》从创刊就有的支柱栏目,几乎每期都有优质的文章刊出。该刊编辑部将其中超过一半的病例分3册以《内科疑难病例讨论选编》的方式编辑出书,此类丛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多次再版。这种对期刊资源的二次利用,不仅扩大了期刊的知名度,而且为编辑部带来不菲的收入。再者,在当今科技期刊发行量难以大幅增长的现实情况下,制作销售论文的抽印本和单行本是增加期刊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系列杂志编辑部密切关注各种新药的研发厂家和临床试验的牵头人,通过周密策划和及时约稿,争取将这一类文章率先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刊登。对约来的稿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审稿速度,一旦稿件通过审定,立即着手与有关厂家进行加印抽印本或单行本的洽谈工作。2009年,办刊地点在总会大楼内的系列杂志单行本收入已经达到383万元,2010年再创新高,达到471.5万元,较上年度增加19%。此外,杂志社还通过出版期刊全文光盘、合作办会、为客户提供服务、对读者和作者进行培训等方式开展多种经营,获得了不错的收益。通过多样化经营,杂志社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四,统一品牌营销,规模效应带来最大收益。2007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面向全社会启动期刊数据库合作邀标工作,希望通过独家授权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利用丰富而优质的信息内容打造数字平台,深度开发医学文献的数字化产品。最终,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以3年2340万元中标。新一轮的独家合作协议已于2010年6月底续签。

  第五,坚持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战略,积极走出去。我们积极与国际出版商进行沟通和洽谈,希望通过合作,尽快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资源推向国际,将中国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全球知名度。

  《传媒》:期刊为帆,数字为航。许多期刊社都很重视期刊的数字化。但是版权问题是期刊数字化的瓶颈,许多单位都在积极探索。近些年,中华医学会在解决期刊数字化版权方面是如何作为的?

  游苏宁:网络出版和传播以无可比拟的优势扩大了传统期刊的传播范围并增加了其速度,提升了文献的使用价值。为了规范和维护网络出版传播秩序,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断适应新情况,切实有效地处理作者、期刊编辑部、网络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一是与作者签订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我们与作者签订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多年来,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我们一直在探索并积极实践科学合理的版权授权方式。

  二是利用技术系统记录必要信息。科技期刊远程稿件管理系统是指将在线投稿、查询、审稿、统计、绩效评价、监督管理等传统手段工作流程整合在一个网络平台上进行在线管理。这是科技期刊稿件审理与生产从人工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模式转变的过程,对于遏制一稿多投,推动科研诚信,加强版权保护有着直接的作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后台有强大的日志记录和分析系统,完全能够保证作者在稿件发表之前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三是推动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的应用。为更加有效利用数字资源,同时保护数字资源在网络链接中的知识产权和网络传播权,我们在医学学术期刊领域中率先推动中文DOI的应用,实现对数字对象版权状态的持续追踪,从而达到版权保护的目的。2009年起,全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纸本期刊和数字化期刊发表的每一篇文章均标注了有中华医学会标识前缀的DOI。

  四是版权清晰,建设数字平台,进行数据库网络传播。学术出版在传播中实现价值,产生增值效益。2008年2月,中华医学会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独家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字化期刊的服务和检索平台。2010年6月底,双方再次携手合作。与此同时,杂志社积极利用版权资源,通过有效的DOI解析开展与海外数字出版平台的合作,并积极尝试开放获取出版。

  《传媒》:医学期刊的运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赢利模式受限,其运营发展较为不易。目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经营状况如何?

  游苏宁:近年,医学期刊在做好内容、办精品杂志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经营,拓展渠道,整体经营形势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2010年,整个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年总收入达到数亿元,平均利润率超过20%,实现赢利的期刊占75%;亏损杂志占25%。由期刊的承办单位予以经济补贴的期刊有31种,据不完全统计年支持经费超过400万元。由总会直接主办的期刊,由于内部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大部分杂志实现赢利,个别杂志实现扭亏为赢,总体经营状况比较平稳。目前,系列杂志中已经登记注册为独立法人杂志社的期刊共12家,其中6种事业法人、6种企业法人,仅占整个期刊群的10%。受学科发展、办刊人员素质、运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各独立法人杂志社运营情况良莠不齐。据2009年各杂志年终总结统计,有3种注册为企业法人的期刊经营状况为亏损,其余均有赢余。依托各院校、卫生厅(局)支持的事业企业或法人期刊的人员、办刊经费较为稳定,期刊运营均良好。个别自主经营期刊的经营发展困难,企业缺乏后劲。

  《传媒》:医学期刊作为特殊的期刊群体,具有专业性较强的优势。在使医学期刊进一步集聚,发挥规模优势方面,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有什么样的打算?

  游苏宁:中华医学会出版集团尚未成立,虽然科技期刊意识形态属性较弱,但囿于行业报刊的发展限制,其是否有合适的市场出口,是让我们彷徨的问题。我认为,改制是手段,是途径,而不是目的。无论改成何种出版性质,建立管理效率高、手段灵活、市场反应快的运行机制是首要问题。从西方国家出版集团长期的发展战略看,专业化成长与扩张是发展的捷径。如中华医学会现主办125种医学期刊, 在国际上主办期刊数量排在前5名之列,是个医学出版专业集群。如何因地制宜建立多元化、特色化的运行方式?如何推进、培育和扶持其可持续发展?科技期刊改革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些问题,我们一直在探索。

  作为目前中国医药科技期刊最大的“航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已经形成了期刊集团的雏形,并在集团化发展方面做了如下准备:一是建立系统的发展规划、成熟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完善的审稿、编辑体系,以及建设一流的医学期刊出版、编辑人才队伍;三是建立统一的、组织完备的出版、发行、广告代理机构;四是建立现代化编辑出版(稿件远程管理系统)、信息发布平台,使各系列杂志专家和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五是促使数据库打包服务等与期刊资源相关的附加产品的再生产和再利用,拓展品牌和其他资源相关产品延伸;六是建立全面系统的专业人员培训机制;七是办刊地点在总会大楼内的杂志,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已有5年,正逐步引入经营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市场观念;八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杂志社仍是在事业单位体制下发展,尚无人财物支配权,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尽管我们多年来一直在精心准备,但我以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要真正实现集团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