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29日 17:23 |
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别听别人的瞎忽悠,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冷静和清醒。
新年伊始,中国教育台推出一档评论节目《仰望星空》。栏目名称是康宁台长起的,主持人别出心裁地“内部挖潜”——由本台的研究室主任张志君担任,我来担当新闻评论员,再根据选题找一位嘉宾。具体制作由新闻中心承担。
仰望星空,人们自然地想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5月14日,温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之后,温总理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辉煌;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仰望星空”的学术提法源自康德。康德的原话是:“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 在中国电视的N多场合,我不厌其烦地谈到仰望星空;我们批惟收视率马首是瞻,是仰望星空;我们甚至把收视率定义为“电视台把观众分布情况介绍给广告商以便决定广告投放的特殊商品”,也是仰望星空。当然,我还经常赤膊上阵,在一些广播电视节目中说这说那,这次走进《仰望星空》便是明证。
对于仰望星空,业内人士比较平衡的说法是“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而实际上是“又要”后面有文章,中国广播电视的故事都在这“又要”上。
我们在《仰望星空》都说些什么呢?做样片时,选题是“钱学森之问”。第一期的选题是“低碳”,接下来陆续有:以《时代》周刊年度人物为题的“咱们工人有力量”,以《男孩危机》为题的“男孩真的危机了吗?”以电影为题的“国产大片是烂片集中营吗?”……节目的定位肯定高端,追求形而上,我们会提到黑格尔和康德,会吟诵李白与杜甫,会毫不讳言地坚持核心价值观。
怎么说呢?试举一例:《时代》周刊年度人物中有中国工人。跟着《时代》赞美中国工人物美价廉吗?骂拖欠工人工资的老板不是人吗?说几句不疼不痒的“给他们多谋点福利”吗?我们不想这么做节目。我们的出发点:追问《时代》的传播动机;我们的基本观点:看仔细了,多长个心眼,我们的同行真的也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了”吗?记得2005年,《时代》也曾把中国的“超女”冠军作为封面人物,引起“玉米”一阵欢呼。但仔细一看,不对了,人家的推荐理由是:“由观众自己选出心中的偶像,这在缺乏民主传统的中国很不容易。”这里,所谓春秋笔法十分明显。不就是一个“超女”嘛!何必拿中国的社会制度说事儿。这明显的旁门左道既不厚道更不地道。须知,妖魔化的手法是变化多端的,棒杀和捧杀都是。
好莱坞大片《2012》和《阿凡达》都有中国元素。那么,中国真得就要拯救世界了吗?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毛主席也早就说过“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别听别人的瞎忽悠,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冷静和清醒。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