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但是每年的央视春晚都没有创意,因此收视率也在不断的下降,但是网络春晚的出现却使得央视重新振作起来,网络视频时代也将到来。
如今,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但是每年的央视春晚都没有创意,因此收视率也在不断的下降,但是网络春晚的出现却使得央视重新振作起来,网络视频时代也将到来。 在连续奉上28年春晚大餐后,今年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网络电视台首度合作,联合推出了六场网络春晚。“亿万网民大联欢,全球华人大拜年”,从2月3日起,这些晚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公交移动电视和IP电视陆续播出,多语种多平台的新尝试,使央视一扫阴霾,取得了不俗的收视。 截至2月8日晚网络春晚播出结束:中国网络电视台相关页面浏览量达8098万次,直播累计观看达136万人次,视频点播累计观看达205万人次;CCTV手机电视用户数量达154万,iPhone、iPad用户数达500万,其中海外用户数量为70万;网络直播“边看边聊”帖文总数达12万条。 而2010年首推网络春晚的北京电视台,在初尝甜头后,今年也高歌猛进,举办了五场主题不一的网络春晚,让观众获得了空前的视听享受,有网友称赞“BTV网络春晚是发现美好、传播价值的使者”。 2011年的春节,网络春晚风生水起。 网络春晚进行时2006年除夕央视春晚首次试水网络直播,2010年第一视频、搜狐、网易、千橡互动、凤凰新媒体、TOM网、千龙网、新浪等多家网络媒体联手打造了“中国互联网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同一年北京电视台联合新浪推出网络春晚,这一年也被称为“网络春晚元年”。从时间节点上,春晚与网络似乎早已结缘,但“网络春晚”的新征途显然才渐入佳境。 网上一小步,春晚一大步所谓“网络春晚”,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网络平台,从演员挑选到直播表演都是通过网民互动完成的春节晚会,网络播出、全民参与、及时互动、技术渗透是其主要特点。 以2011年央视首届网络春晚为例,其播出载体有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公交移动电视和IP电视,在播放平台上与网络相连接;除了常态节目,通过明星人气大调查、节目征集等方式,部分播出内容反映网民的意愿,实现了互动;在节目形态上,六场晚会为录制,通过现场的微博墙、场外的视频连线,形成了局域的互动。无疑,在播出形态和内容上,央视网络春晚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春晚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与传统春晚相比,增加了互动和网民自选的因素,但整个框架的设计仍逃不出“我播你看”的旧俗,录播的方式,更是消解了网络的即时互动性。对此,搜狐娱乐负责人也曾直言,网络春晚是“将网络元素融入传统春晚大框架内,借助电视媒体成熟的操作手法和巨大的线下影响力保证晚会的成功”。当然,央视春晚能跳出固有的播出平台,进行小范围的网络探索,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更何况这种近乎“保守”对于央视这艘航母来说,更应该称之为“审慎”,如此做法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地稀释了风险,又保留了浓重的网络特色”。 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互动,既然是网络春晚,那就应该让网民自主选择节目,让他们边看边评论,“前一分钟的评论,能左右下一分钟的演出”,这才是真正的网民狂欢,才是网民自己的春晚。而“现在的网络春晚还是流于形式上的东西多一些,目前网络只是对内容进行反映,没有真正把互动作为内容”,正如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所言,如何真正把网络在传播上的优势用足、用好,网络春晚还有一段路要走。 观众说了算“因为它给了大多数年轻人守在电脑屏幕前的理由,这里演的节目都是由普通百姓选出来的”,网友“爱你没商量”道出了网络春晚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首次举办网络春晚的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12月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发起“CCTV网络春晚最想看到的明星网络人气大调查”,截至2011年1月19日,由网民票选的“网络人气榜” 出炉。之后,在“网络明星”版块前三位的“筷子兄弟”、徐静蕾、龚琳娜,“内地明星”版块第二位的韩庚,“主持人” 版块第一位的董卿等都参与了网络春晚。粗略统计,六场晚会中,具有“草根”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