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公报是我国发行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报纸,发行量在全国也是排名靠前,大公报广告部也这一趋势下,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
大公报是我国发行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报纸,发行量在全国也是排名靠前,大公报广告部也这一趋势下,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大公报广告部致力于广告客户的开发和维护,目前在全国已经成为了很多知名大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在天津法租界正式创刊出版,其创办人是英敛之。英敛之主持《大公报》十年,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变法维新,以敢议论朝政,反对袁世凯著称,成为华北地区引人注目的大型日报。英敛之在创刊号上发表《序》,说明报纸取大公一名为“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办报宗旨是“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 入民国之后,英敛之无心主持报馆局面。1916年9月由于英敛之无心报纸局面的主持因此王郅隆这个原始股东购买《大公报》。1923年9月王郅隆在日本关东大地震中丧生,安福系于次年垮台。难以为继的大公报于1925年11月27日宣布停刊。1916年11月10日起,胡政之入馆一个月后,《大公报》由书册式改成了通栏式,将垂直的两栏改成四栏,以后又经过几次改革,改成六栏、八栏。在字号方面也进行了调整,各种字号大小间隔、搭配,改变了原来比较单调的状况,使版面变得错落有致。新文化运动期间,胡政之在主政时掌管言论,在张勋复辟、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大公报》发表过不少有分量的文章。 大公报也进行了一次长期的停刊,在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大公报》公私合营并创办《重庆日报》。天津《大公报》改组,由毛泽东亲自易名为《进步日报》,归天津市委宣传部领导。上海《大公报》归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最初未作大的调整。到了1952年,上海《大公报》发行量大降,广告收入亦大减,大公报广告部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报馆严重亏损,当年向政府借款总数已超过《大公报》总资产的一半以上。 1952年夏,王云生写信诉说大公报目前所遇困难,并向中央求助。不久,毛泽东电召王芸生进京,听完汇报后作出指示:"上海《大公报》与天津《进步日报》合并迁京,择地建新址。报名仍叫《大公报》,作为全国性报纸,报道分工是国际新闻和财经政策。"两报合并而成的北京《大公报》由中宣部领导,以财经、国际宣传为重点,暂在天津出版,俟北京新馆建成后,迁京出版。 大公报经过重重的困难,已经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其营收更是逐年递增,其中大公报广告部带来的广告业务更是该报营收主要来源。欲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登录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