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来,每册售价20元的《VOGUE》因为随刊附赠的GUCCI定制文件袋一时间洛阳纸贵。 近日来,每册售价20元的《VOGUE》因为随刊附赠的GUCCI定制文件袋一时间洛阳纸贵。一个浑身贴满品牌logo,据说能装下iPad的纸袋子,竟然能让一本平时并不受宠的杂志炙手可热。这其中,既让我们看到了大牌对于潮流男女近乎畸形的号召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时尚杂志在拼封面、拼容量之外的另一场较量。 “我抢到GUCCI了!据说现在城里的报刊亭都卖光了。我的袋子是深色的,好像上海那边有金色的。”前两天钱兔兔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了近期最为得意的“战利品”。 钱兔兔其实没有定期买杂志的习惯,更不要说专一地看某一本杂志了。“平时看得不多,如果看到送的东西比较好,就会买。以前买的有送兰蔻小样啊什么的。比较喜欢它们送一些实用的东西。” 钱兔兔说,其实这个文件袋算不上实用,因为是纸质的,比较硬,真用起来的话,没两天就得磨破了。但她特别珍惜,所以她把“人生第一件奢侈品”收进了柜子,几乎没有再打开过。 据钱兔兔回忆,在她的买杂志生涯里,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回的情况。“以前无论送的是什么,都能很轻松地买到。这次说是很多报刊亭半天就断货了。我本来还想买10本送人的,结果托了好多人打听才买到一本。”对于这期杂志的内容,钱兔兔说没什么特别的,自己随手翻了两页就没再看。 事实上,在这一波抢购风潮中,上演了无数个像钱兔兔这样“买椟还珠”的戏码。东坡路上一家报刊亭的老板告诉记者,有的时候他只进一两本《VOGUE》,卖了一个月还会有滞销的现象。而这回拿的6本一下子就全部卖完了,而且还是不停地会有人来问。“好多人都不是问有没有《VOGUE》,而是问那个有送GUCCI袋子的杂志。” 在淘宝上,这期《VOGUE》已经卖到了75元一本。更有精明的卖家直接把杂志和文件袋拆封,单买文件袋,售价50元。显然单买文件袋的人比买整套的人要多。 正因为人们对于大牌的疯狂追捧,“傍大牌”对于时尚杂志来说,无疑成了最立竿见影的营销方式。 “现在很多杂志又开始送东西了,但是不是送东西的就一定好卖。有些送普普通通的购物袋之类的,根本就没人买。人家最喜欢的一般都是有牌子的东西。比如之前有送美宝莲的睫毛膏,就会卖得比较好。”文一路一家报刊亭的老板娘认为,一般“有牌子”的赠品大多数比较实用,都是一些化妆品的小样之类的,特别受到年轻女孩子的欢迎。 不过,真正卖得好的杂志,往往很少有赠品! 这位老板娘告诉记者,在她店里卖得最好的是《昕薇》和《米娜》,而这两本杂志,几乎是从来都不送东西的。这个说法在武林小广场的另一家报刊亭也得到了印证。这里的老板表示,在他店里《昕薇》、《米娜》每月都能卖出10本左右,但是其他时尚杂志,往往是拿了两本都卖不动。 这些报刊亭的老板都有一个感觉,就是日系杂志往往不太送东西,但是销量比较好。而像《VOGUE》、《ELLE》这样的欧美杂志,经常送东西,大家都是看送的东西好不好来决定进货量的。 日系杂志的受宠或许有它的客观原因,比如杂志的内容更贴近中国读者。不过欧美杂志“赠品决定销量”的情况,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法回头的不归路。因为读者的胃口只会越来越挑剔,连GUCCI都见识过了,下回,拿出什么来才足以“钩”起大家的欲望? “随刊附赠”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十分盛行。在当时众多时尚杂志刚刚在中国落地之际,为了迅速抢占市场,业内都选择了用各式各样的赠品来吸引大众眼球。当“赠品大战”上演得如火如荼,甚至有些走火入魔之后,有人开始意识到,光靠赠品是没有办法增加读者的忠诚度的。于是从2006年11月开始,众多时尚类期刊社组成联盟,表示不再在期刊零售时提供赠品。 不过,游戏规则总是会产生一些改变。近年来,这些时尚杂志又开始变着法子用赠品来吸引读者。而这次《VOGUE》与GUCCI的联姻,似乎又把“赠品战”推向了更为高端的方向。 很显然,消费者非常买账。让他们花20元买一件奢侈品,显然比让他们花20元买一本杂志要简单得多。可是,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其他杂志也开始跟风,你送一个LV的小本子,我送一只CHANEL的铅笔,那么这场“高端赠品战”又该如何收场?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