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记者村”仍有其生存土壤 不能只严打假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4日 15:23 

    山西现“记者村”,无业青年争当假记者敲诈煤矿。“当记者”,在山西忻州已渐渐成为城乡无业青年的一种“职业”。这里已经出现了忻府区合索、曹张乡的令狐庄和原平市的神山村等当地闻名的“记者村”。这些“记者”的目的只有一个,敲诈煤矿等单位的钱财。

    谈到“采访业务”,“记者”王贵元摇头慨叹:“现在的少数记者不自重,到了矿上三百也收,五百也收,坏了行情。”

    山西假记者泛滥早就不是什么秘密,这已成为当地与黑煤矿共生共荣的一道黑色风景线。2007年媒体报道说:一份从山西发往北京的报告披露了山西整治非法报刊、打击假冒记者的一些情况,称该省假记者横行已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一些非法报刊社的假记者,一些尝到利用记者身份诈骗甜头的无业游民,甚至一些街头打烧饼、修鞋的小商小贩,都拿着假记者证,或穿梭于机关、企业,尤其是煤矿、交通治超点敲诈钱财,或骗免交过路费、旅游景点参观费,甚至混进了一些重要会议现场。

    现在看来,不管是那份“从山西发往北京的报告”,还是媒体的曝光,都未曾影响到当地假记者的幸福生活。假记者们不仅没有收敛,反倒将这个“黑吃黑”的行当不断推向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甚至催生了“记者村”这一颇具山西特色的“新生事物”。

    这么多假记者的出现,当然是因为有适合其生存的土壤。山西省“扫黄打非”办、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曾表示,整治假记者任务相当艰巨。究其原因,除法律法规不健全外,山西经济较为特殊的发展模式,尤其是煤炭产业链,为假记者这群寄生体提供了寄生源。尽管上述说法非常“委婉”,但还是让我们对当地的“特殊的发展模式”以及“煤炭产业链”有了深刻的认识。

    到底是谁在害怕假记者?到底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记者村”?据有关部门介绍,假记者敲诈的对象依次为:煤矿,其他私营企业,各种事故单位的法人,环保、治超、交警、食品卫生等有行政执法权的单位或部门。除了煤矿和其他私营企业之外,这些有行政执法权力的部门,怎么也成了假记者敲诈的对象呢?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假记者必须严打,但那些被假记者敲诈的单位和个人,也必须严查。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