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阿凡达》在中国掀起了一阵3D旋风,许多商家都不断延用3D这个概念求利求变。日前,报纸业也在这个领域纷纷推出了新的尝试,为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寻觅新的方法。 2010年3月9日欧洲出现了第一份3D报纸。比利时《最后一点钟报》在这一天的世界版向读者推出了3D版面,读者可以通过随报附赠的特殊眼镜来感受这种立体效果。同年4月16日,《十堰晚报》也推出了中国的首份3D报纸,读者同样需要戴上随报赠送的眼镜才可阅读。 3D报纸 立体新奇 立体的报纸,听来新奇,不如买一份看看?报业正是针对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制作的这种新型感官报纸。 如果单以品牌营销的角度来说,这两份报纸在这个事件上都是成功的,它们在当天都取得了不俗的发行销量:比利时的这份3D报在当天发行量增加了25%;而《十堰晚报》的3D报纸也出现了“洛阳纸贵”的情形,在当天中午1点就已经销售一空。 在信息电子化的今天,这种报纸大受欢迎的销售场面确实是不多见的。 高成本成阻力 当今社会,商业气息浓重,报纸业也在不断的求新求变。《最后一点钟报》3D报纸的高层人士对于此次的发行定位是“市场试验”,并且宣布在短时间内不会再推3D报纸。 其实道理很简单,商业报纸的最终目标是盈利,所有的尝试都是为了这个最终目标做努力的。3D报纸的推出,并非单纯的寻求商业利益,更多的是寻求一种良好的公关宣传效应。 如比利时的3D报纸,每一副免费赠送的3D眼镜大约需要0.14欧元,同时采用高质量的新闻纸来确保3D图片有更好的效果,而这种纸的价格是普通纸张的两倍。虽然当日的发行量增加了25%,广告收入也提高了4倍,但是这些收入依然无法弥补3D报纸成本的支出。 一份成本过高的报纸,广告的收入也无法填补其亏空,是无法长期存在下去的。无论是比利时的《最后一点钟报》,还是中国的《十堰晚报》,这样的市场试验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宣传,这也许是无价的广告效应;只可惜报纸商业发展的正途还需不断进行其他的探索。 媒介融合 纸媒的明天在哪里 如今的媒体被科技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了电子化的信息,这也就是传统纸媒危机感的来源。特别是“电纸书”的出现,更是颠覆了人们对于“纸”这个字的理解。 科技飞速发展,媒介融合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学者们的分歧仍然纠缠在概念理论中,然而实践者们却对媒介的可能性不断探索着。正如比利时这家3D报纸的发行方表示,这次发行是成功的,首先我们知道了3D报纸是可以赚钱的,其次这是一次很重要的免费宣传。 可以确定的是,纸媒的明天不会在3D平面中,更不会存在于理论框架中。只有不断的试验、修正,才可推动产业的发展,为纸媒找到明天。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