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日期: 2011年9月7日 16:42 |
2011年上半年的零售业发展喜忧参半。这其中,有发展中遇到的困境,也有为克服困难所采取的措施;有痼疾下产生的新现象,也有针对新状况的应对手段。 张捷 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研究员 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尽管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障碍重重。消费市场同样是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才实现稳步增长,但与2010年同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去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为11.6%,较上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从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增长情况来看,尽管扩大内需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政策实施效果和居民消费意愿均呈下降态势,消费市场经受着严峻考验。 物价上涨制约企业发展 温和通胀有利于零售行业的稳定发展,但持续的高通胀却会抑制需求的增长。当消费者预期价格上升,“替代效应”就会变得很明显。对于正常消费品来说,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相对价格上涨,消费者将主动寻找其他可以替代的商品,以降低消费成本。此时,居民对非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消费会减少,消费规模也将缩小,这将加剧零售企业实际销售增速的下降。 5月份,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月度增速大幅回落,这也是今年以来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增幅首次低于去年同期。高通胀已经开始抑制消费需求的增长。截至7月中旬,多家零售上市公司预告了2011年中期业绩销售增速有所回落,下半年零售业利润压力加剧,再加上网购的兴起对传统百货行业形成巨大冲击,未来形势或更严峻。 自购物业应对租金上扬 上半年,因租金上涨导致零售企业被迫关店的情形陆续增多。4月,吉之岛撤出广州中华广场;地处广州中旅商业城的百佳超市也传出年内全面撤场的消息;而最悲壮的要数成都太平洋春熙百货,尽管情愿出让50%的利润再续签租约,但扎根春熙商圈7余年的太平洋春熙新馆最终还是因为物业问题谈不拢而惨淡离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乃至未来2~3年,零售业门店物业租赁将大批到期,续租成本上涨甚至超过100%。 为应对租金上扬带来的经营压力,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沃尔玛、宜家、乐购等全球零售巨头都纷纷开始采取在中国买地开店的投资方式。这也意味着,随着租金不断上涨,这些零售巨头已经决定放弃使用长达十年之久的租店策略。实际上在金融危机时期,众多国内外零售企业就纷纷选择自建物业,涉足商业地产项目,期望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全面回暖,水涨船高的租金压力使得零售商自建物业的热情不降反升。采用“承租+自建”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已成为目前诸多零售企业的共识。 自建物流打造核心竞争力 与以往比拼“前店”打折促销不同,企业间竞争焦点演变为“后仓”配送基地的建设。近年来,随着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店面租金在上涨,仓储库房的租金也不断攀升。以广州市为例,仓储租金已经从过去的5元/平方米左右,涨到每平米20多元。除价格因素外,商务部、发改委等联合编制并下发的《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也给零售企业发展物流项目提出一系列“硬性指标”,包括规模以上连锁超市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0%等。与之配套的“护航”政策也很齐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大,无论是从政策的全面性还是扶持力度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零售企业纷纷加大物流配送方面的投资力度。华润万家正筹划自建仓储配送基地,计划到2015年,其在全国范围内新增体量100万平方米的配送基地;而广百百货现在已将散落在广州各地的四五个仓库“化整为一”,所有百货门店货品都由自有物业“大朗基地”统一配送;人人乐也于日前发布公告称,合计拟投入资金2.52亿元,在广州和成都投建两个配送中心项目;SPAR的广东会员东莞嘉荣超市首期投资2亿元的“华南最大零售物流基地”也已投入使用。 与传统零售商相比,网络零售商对自有物流的重视程度更甚。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的快速崛起,也证明了物流对于网络零售商的重要性。因此,在自建物流方面的投入,网络零售商的积极性更高,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对零售企业而言,进入物流领域已成必然,需要通过强化供应链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零售终端进场费备受诟病 物价不断上涨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物价上涨原因有很多。其中,“进场费推高物价”的论断备受关注。 超市的利润分为前台毛利和后台毛利两部分,前台毛利是指进销价差带来的利润,而后台毛利则是超市通过进场费、返点等各种方式从供货商的手中赚钱。“进场费”和其他费用的大幅增加迫使供应商不得不把各种费用追加到商品价格中去,并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特别是在商品价格严重虚高的百货业,许多商品的价格已远超欧美和日本百货店同类别商品的价格。对零售企业收取进场费的诟病并非刚刚出现,只是今年一些知名企业不断爆发的零供矛盾,让这一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世纪联华和卡夫已经和解,家乐福与康师傅、福临门的对峙也已尘埃落定。零供之间的矛盾与博弈一直以来都很难达成平衡,一再上演的零供大战,让终端卖场和供应商的矛盾一次次成为舆论焦点。 这与零售商采取的经营模式息息相关。零售企业依靠提供场地、收取进场费和返点的形式来获取利润,被认为是一种“食利型”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在推动我国百货店、连锁超市等业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零供矛盾、同质化竞争和零售功能丧失等多种问题。特别是在现阶段内外需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这种经营模式对企业健康发展和扩大内需所造成的阻碍作用也更加凸显。 我认为下半年发展趋势如下。 传统零售商触网量升质难变 尽管电子商务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不过,实体零售商在其中所占的份额却极其有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100家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中,已有34家企业建立了网络平台,但实际销售额偏低。市场研究机构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0年,淘宝商城、京东商城以及卓越在B2C市场中占有42.5%的份额,表现最好的传统零售商苏宁电器所占市场份额却不到1%。 由于受理念、人才、物流、定价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半年传统零售商的网络购物平台很难发生质变,更多表现为平台数量的增多,在这方面的探索还需进一步深入。 自建物流和自有物业成趋势 为保证零售企业有效、持久、良性发展,自建物业和自有物流是一种较好的模式。公开资料显示,如果企业自有物业,运营成本会比租赁物业低30%至40%。而自建物流则可以获得未来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现阶段,多数企业更愿意采取自建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相结合,自有物业和租赁物业相结合的“双结合”方式来逐步发展。 发展方式更加多样化 在激烈的竞争下,一些零售企业开始尝试多业态经营,“跨行”经营现象越来越多。除了进军商业地产、增加自有品牌、扩大物流建设、开拓电子商务外,增加业态内容也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零售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既可以“跨界”进入全新行业,也可以引入新的业态,还可以在同业态内针对不同消费目标群体开发高端或低端业态。苏宁在收购Laox后就宣布将把这一品牌引入国内,而百佳超市在原有大卖场、超级市场的基础上,又将旗下CITY、TASTE两种业态开进广州,都宣告着零售业多元化时代的来临。 实际上,越发达的市场就越容易细分,而多元化意味着可抓住更多的市场机会,获得利润也可以互补。未来,这种多元化发展将成为零售企业主要发展方式。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