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世界华文传媒谋求颠覆西方话语霸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日期: 2011年9月20日 15:13 

  摘要: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重庆开幕,600多位来自海外华文媒体以及国内媒体的高层齐聚山城,探讨如何在西方的话语世界里发出更强音。

  当今世界,话语的天平一直在向西倾斜,西方明显是霸主地位,这点无可否认。但人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个失衡的天平会在次的平衡。9月17日,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重庆开幕,来自海外华文媒体以及国内媒体的600多位高层齐聚山城,探讨如何在西方的话语世界里发出更强音,打破他们的话语霸权。

  【 华媒出现生机 】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媒体。”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李海峰在开幕式上说。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华文媒体已经遍布五大洲。金融危机期间,当西方有影响力的媒体遭受冲击之时,华媒却出现生机。

  2010年,马来西亚的英文和马来文主流报章销量持续下跌之时,华文报纸销量却逆流而上。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马来西亚600多万华人中,每天阅读中文报章的人数大约保持在230万至260万,华媒涵盖华人家庭的比例很高。

  在欧洲和中美洲,一些原来没有华文媒体的国家和地区过去两年也开始有华文报刊诞生。如《北欧华人报》今年1月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创刊。去年3月25日诞生的《华商周报》开创了中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华文报纸的历史。

  原来华语媒体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并未停止前行的步伐。今年,美国中文电视数位频道63.4实现了24小时中文节目播出。美国ICN电视联播网启动两条高清频道,24小时提供华语节目。

  在全媒体时代,华媒也不甘落后。印尼的《国际日报》在2009年推出网络数字报,手机报也在雅加达开通。加拿大环球华网发布的《环球E周》新闻资讯精选,以电子邮件形式直接发送至订阅邮箱。今年4月,《欧洲时报》iphone版一上线就受到广泛关注。

  【 华人话语权增强 】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既充满期待,又存在各种疑虑,再加上西方媒体的误读,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对中国发展不利的“舆论场”。

  置身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碰撞交融的大背景中,海外华文媒体不仅肩负着将海外信息与中国信息互动交流的任务,同时更扮演着向西方“说明”中国的角色。“讲好当代中国发展这个伟大故事……敢于打破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董云虎的希冀。

  日本发生“3·11”大地震后,《日本新华侨报》和《关西华文时报》侧重报道中日两国人民在地震中涌现出的感人事件,字里行间充满中国人民和在日华侨华人对日本受灾民众的深切同情。

  澳大利亚《星岛日报》近年来举办的汉语朗诵比赛,从最初的不足1000人参赛发展到今年的4000人,非华裔参赛者越来越多。总裁高文辉说,用汉语辩论不仅是说中文,更是用中文来思考,自然增强了对当地主流社会的影响。

  由于华人投票权大大增强,影响华人的华媒在政治生活中的分量加重。“华媒鼓励华人参政议政,这对增加华人在主流社会中的话语权将发挥更多作用。”法国《欧洲时报》社长张晓贝说。

  【 弱点尚待改善 】

  虽说华文媒体现已成为一支独特、重要的舆论力量,但西方媒体尤其是以英语世界为代表的媒体主导世界舆论的大格局尚未发生大的变化。

  另外,受地域、宗族、政治观念的影响,受华人总体实力的制约,海外华文传媒首先普遍存在“小而散”、“小而弱”的情形。日本《日中商报》总编辑张宏在提交大会的论文中提到,在日本开报社易,维持报社难,普遍有着采编人员不足、广告价格便宜等问题。

  还有,华文媒体以华文作为信息载体,过度依赖华侨华人读者,难以向更深入的领域延伸,对主流社会影响还需扩大。

  可喜的是,会场上出现了一批海外“80后”传媒人:英国C立方传媒总裁白帆、《英国华页》主编李强、澳大利亚《新报》社长王进科、《东方都市报》张晓华。相较于老一辈报人,灵动的思维加上丰富的知识,相信他们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他们将会对失衡的话语天平再次得到平衡有着巨大的贡献。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