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再度改版:以责任 赢信任

来源:新浪传媒  发布日期: 2011年10月8日 11:15 

  据消息所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9月30日宣布,将于2011年10月8日起推出新版节目,倾力打造“勇于担当责任的中国第一新闻广播”,助力推升中央媒体及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公信力。中国之声上一轮改革始于2008年,通过为新闻加速,突出强调“快”这一广播的特色和优势。

  在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冰雪灾害,中国之声是风雪中群众获取信息、寻求帮助的首选媒体,是有关部委发布信息的首选平台;汶川大地震,中国之声第一时间从震中发出报道,是沟通震区内外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回归新闻本位、坚持新闻立台,使中央电台和中国广播重回影响力时代,改变了全国媒体的竞争格局。

  针对中国转型期信息鱼目混杂、思潮泥沙俱下的现状,2011年10月8日启动新一轮改革,中国之声将着力塑造“以责任,赢信任。中国之声,责任之上”媒体形象,提出国家电台首席频率应担负的六大责任。

  以专一做新闻、专业做新闻为己任;以促政通谋人和,搭建党和政府同人民大众桥梁为己任;以追寻事实,推动国家、社会、公民进步为己任;以追求真理,构建主流价值观为己任;以服务大众,坚持人性、人本、人文为己任;以声音记录中国,建设国家级声音档案为己任。

  在本轮改革中,中国之声继续在新闻报道“快字当头”的同时,将着力实现报道的有序分层:通过加强各新闻工种的密切配合,实现能协同的快;通过加强各新闻元素的搭配呼应,实现有层次的快;通过加强各节目定位的相互补充,实现显差异的快。尤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形成组合式快速反应、集团式密切跟踪、持续性有力出击。

  中国之声白天六个半小时播出的《央广新闻》,将以半小时为单元,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报道,并重点强调回归新闻本原,从5个W的新闻原素出发,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人物、第一真相/背景、第一评论/解读五个子栏目来分类新闻内容,用新闻的5W来组合重点关注角度,让新闻协同作战。

  改版后的中国之声,全天将新设44档《此时此刻》,以“第三播报”的形式,以“说新闻”的方式,由专职“此刻主播”为听众集纳最新消息、媒体和网络热点热议、生活服务提示等三大类即时内容。

  中国之声还将改革传统的报时方法,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独创公益报时新形式,使中国之声整半点报时成为宣传公益事业的固定窗口,营造健康向上的公益环境,传递关爱互助的公益理念。

  过去的历史不能遗忘,今天的每个人都在创造明天的历史。中国之声将设置全天23档的常态节目《难忘中国之声》,集合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珍贵音响,以及反映当今普通中国人乐观向上的生活自述,把中国之声建成24小时流动的国家级声音档案馆,为中国留存一部独特而丰富的历史传记。

  在当今信息化的浪潮中,中国之声将以科学理性、严肃求真的态度,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开设常态栏目《央广求证》,为公众解疑释惑、去伪存真;

  坚守舆论监督阵地,关注社会热点,理顺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中国之声将继续做好《央广新闻热线》栏目,回应公众关切问题,解决公众实际困难,履行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减压器”和“稳压阀”的作用。

  作为中国广播广告第一经典品牌,中国之声每天6:30播出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将每天固定安排4至5分钟“早听媒体”专栏,由各大报刊主编介绍当日各家特色内容,利用全国转播的优势,团结中央级媒体,打造媒体介绍有声版这一广播独有的品牌。

  改版后早七点到九点的《新闻纵横》,将以早晨8点为时间界限,前一小时用独特视角回溯昨天重要事件;后一小时放眼今天及未来,预告即将发生的事件,预测其成因、走向及影响,以在早晨提前引领媒体及受众的关注点,引导当天舆论走向,指导当天受众行动,从而真正实现《新闻纵横》这一全国广播名专栏,成为“过去时的值夜者、现在时的直播者、未来时的瞭望者”。

  改版后12点播出的《全球华语广播网》,将设立“今日聚焦”、“海外镜鉴”、“环球记者播报”、“直通全球”、“主编读报”、“时尚趣闻”等子栏目,为听众提供“观天下,看中国”的华人视角、世界眼光。

  16:30到20:00的《央广新闻晚高峰》,将每天推出“新闻调查”,寻找一个当天最重大主题,以20秒片花形式向听众征集意见,三小时全程滚动关注,每时段中主持人伺机与听众互动,在节目结尾公布当天听众调查结果。重新定位的《央广夜新闻》,打出“同步你来说”的口号,所有节目环节均围绕互动设计,以互动方式呈现。

  每期同步跟踪正在进行的事件和网络正在热议的话题,同步展开当事方、评论员、听众网友的实时互动讨论、线索提供及核实报道,打造中国之声类似微博的崭新节目样态——“微广播”。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