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杂志”被指多收费出鸳鸯刊 编辑部称2版本均正规(图)

来源:新浪传媒  发布日期: 2011年10月10日 11:08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朱明杰处获取了这两本名称、期号、封面和封底完全一样,但内容完全不同的“鸳鸯刊”,并对此展开了调查。

  

朱明杰(化名)向记者提供的《<a href='http://www.allchina.cn/magazine/detail7_4248.htm' _fcksavedurl='http://www.allchina.cn/magazine/detail7_4248.htm' target='_blank'>医学信息》(中旬刊)的“鸳鸯刊”(下两本),与《医学信息》(上旬刊)(上左)和《医学信息》(下旬刊)(上右)。本报记者 来扬摄  

 

  朱明杰(化名)向记者提供的《医学信息》(中旬刊)的“鸳鸯刊”(下两本),与《医学信息》(上旬刊)(上左)和《医学信息》(下旬刊)(上右)。

  

 2011年第7期《医学信息》(中旬刊)杂志出现了“鸳鸯刊”,杂志的名称、期号、封面和封底完全一样,但内容完全不同。图为两本“鸳鸯刊”的目录页。本报记者 来扬摄

 

  2011年第7期《医学信息》(中旬刊)杂志出现了“鸳鸯刊”,杂志的名称、期号、封面和封底完全一样,但内容完全不同。图为两本“鸳鸯刊”的目录页。

  “同一期杂志,一本上面有我的文章,另一本上面却没有。这感觉太奇幻了。”

  华北某制药公司员工朱明杰(化名)的论文被刊发在了一本“鸳鸯期刊”上,单位领导不予承认,本有希望在今年9月评上职称的他不得不吃下“哑巴亏”。

  两本杂志刊载的内容完全不同

  如果不是和朋友交流评职称发论文的话题,朱明杰恐怕还发现不了这本名为《医学信息》(中旬刊)的杂志出的竟是“鸳鸯刊”——他和朋友都在同一杂志的同一期上发表了论文,但两人拿到的样刊内容却截然不同。

  今年6月,想在9月评上职称的朱明杰通过互联网相中了《医学信息》(中旬刊)。“之前听同事提起过这本杂志,网上转载也挺多,感觉比较权威。”朱明杰说。

  选中杂志后,朱明杰将论文发到了网站上公布的编辑部邮箱。3天后,他便接到了“可以刊发”的回复,另有一位编辑通过电话通知他“需要交纳600元”。

  按照编辑部要求,“我在6月中旬将钱汇到了该编辑部。7月底,杂志就寄到了我手里。” 朱明杰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朱明杰的论文发表在《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第7期上。但让朱明杰没想到的是,“今年8月我去湖北,看到朋友处有一本同一期的《医学信息》(中旬刊),可是翻来找去,始终没找到我的那篇论文。”

  8月中旬从湖北回到单位后,朱明杰将刊有自己论文的那一期《医学信息》(中旬刊)提交给了人事部门,与他一同提交杂志的还有另一位同事。

  令朱明杰诧异的事情又发生了,“虽然我和同事都是在同一期《医学信息》(中旬刊)上发表的论文,可是我手里这本上面没有他的论文,他手中的那本上面没有我的论文。”

  中国青年报记者仔细对比了朱明杰与其同事提供的两本杂志后发现,尽管这两本杂志的封面和扉页都标明了是2011年第7期的《医学信息》(中旬刊),且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的印刷完全一样,但是,两本杂志刊载的内容完全不同。

  此外,两本杂志的页码编排也不一样。其中,刊登朱明杰论文杂志的起止页码分别是“2865”和“3194”,而刊登朱明杰同事论文的杂志的起止页码则为“3195”至“3520”。

  “说这两本杂志没关系吧,但页码还是接着的,跟两口子一样还成双成对。”朱明杰说, “简直就是一对‘鸳鸯刊’。”

  记者通过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机构查询系统查询得知,《医学信息》的主管主办单位均为“陕西省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杂志上除注明本社固定的采编人员,还有21位医疗领域专家担当特约编委。

  编辑部称:两个版本都是正规的

  在发现《医学信息》(中旬刊)存在“鸳鸯刊”的现象后,朱明杰拨打了杂志上公布的联系电话求证。一名女性编辑告诉他,他收到的那一本样刊是“正规的”。

  “她告诉我,‘我们是正规期刊,就是两个版本,都可以用来评职称。’”朱明杰对记者说。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医学信息》(中旬刊)北京编辑部,询问关于“鸳鸯刊”的现象。

  “我们现在是两个版本,但都是正规的,都能在知网查询到。”一位郭姓编辑告诉记者。

  当记者询问为何同一期要出两个版本时,郭编辑表示:“考虑到你们需要发论文,如果我们出的少,你们根本就排不上,如果一期出一本,就要排到明年了。”

  虽然编辑部是想“成人之美”,但《医学信息》(中旬刊)的“分身有术”却让朱明杰面临尴尬——由于单位领导无法辨别两本杂志的真伪,已经对他们下达了“最后通牒”:“弄清真伪后再向单位递交”。

  “领导也不知道谁的杂志才是真的。”朱明杰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防止同单位的作者因发表在同一期杂志的不同版本上而“撞车”,《医学信息》(中旬刊)的编辑们已经想了一些办法。

  “我们当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组稿时都错开了,两本之间没有相同单位的。”郭编辑告诉记者,“本来想在每一本上面都写上什么什么版,但是怕被理解成是增刊就没写。”

  他还表示,《医学信息》(中旬刊)不但有样书寄给作者,而且在知网、龙源、维普、万方等期刊电子数据库上“都能查到”。

  在国图查不到其近期刊物

  在朱明杰提供给记者的两本《医学信息》(中旬刊)上,都标明该杂志已被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收录,并在封三附上了其中3家的“收录证书”。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中国知网的电子数据库上查到了《医学信息》(中旬刊)的相关信息和近年所收录的文章目录。印刷版的2011年第7期《医学信息》(中旬刊)“鸳鸯刊”中刊载的近800篇论文在知网的数据库中都能被检索到。

  然而,记者在国家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却没能找到《医学信息》(中旬刊)的实体刊物。国家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在见到记者提供的这两本2011年第7期《医学信息》(中旬刊)的“鸳鸯刊”后,也表示了惊讶,“还能这样出刊的?”

  她随即带记者前去查找这本杂志,但在对应的书架上,只找到了《医学信息》的上旬刊和下旬刊。并且,只有上旬刊有今年的现刊,下旬刊只有2010年的过刊。

  在与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的工作人员联系后,记者得知,《医学信息》杂志社今年只向国家图书馆提供了其上旬刊。

  “我们多次向杂志社催缴,但一直没催上来。” 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工作人员陈国英告诉记者,原则上所有具有ISSN号和国内刊号的期刊均会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一般来说,每一期杂志要寄送5套,其中两套留存在位于国家图书馆地下一层的库房里,其余的放到开架阅览的期刊阅览室。

  “但有些刊物他们(指杂志社——记者注)不向我们主动寄送,或者只寄送一部分,读者就没有办法在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有时有读者来询问,为什么在网上能查到被收录了,但在书架上找不到。对此我们也没有办法。”陈国英说。

  陈国英也是第一次见到朱明杰提供的《医学信息》(中旬刊)的实体刊物。在库房里,工作人员也只找到了两本2010年3月的《医学信息》(中旬刊),封面的期号是“2010 3B”。“这可能是催缴时的意外收获。”陈国英说,“要不是你们找来,我们也发现不了。”

  以刊发论文为主,最少的篇幅不足500字

  记者了解到,《医学信息》杂志是从2009年4月起正式变更为旬刊的。虽然使用的是同一个ISSN号和国内刊号,但《医学信息》的上、中、下旬的杂志在外观上相差甚远。

  《医学信息》(上旬刊)的封面底色是白色,有大幅插图,刊名用浅紫红色印刷;《医学信息》(中旬刊)的封面底色也是白色,但没有插图,刊名用深蓝色印刷;而《医学信息》(下旬刊)的封面底色是红色,刊名用深红色印刷。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与朱明杰提供的那两本《医学信息》(中旬刊)的“鸳鸯刊”相比,《医学信息》(上旬刊)的“分身术”似乎更为明显。

  记者仔细翻阅了存放在库房书架上的所有近两年的《医学信息》(上旬刊)后发现,原本应该在每月上旬出版一期的《医学信息》(上旬刊)也被分为两个版本。两个版本的《医学信息》(上旬刊)的封面基本相同,采编人员也是同一批人;但如果不细心对照,很难看出在两个版本的杂志封面右上角的标注存在区别:一版标注为“内科·管理”,另一版标注为“外科·药技”。

  无论是上旬刊、中旬刊还是下旬刊,《医学信息》杂志刊登的内容主要是各地医护工作者的论文。除个别文章外,近两年《医学信息》杂志收录的大多数论文一般是“一页一文”,有的页码上刊登了两篇论文——篇幅最短的不到500字。

  记者在《医学信息》杂志的一份“稿约”中看到,编辑部对来稿的要求为,“研究论著稿件一般约5000字”,但在记者翻阅的多期杂志中,字数在5000字以上的稿件几乎没有。

  “我刊登在《医学信息》(中旬刊)的论文占了1个页码,大概2000多字。”朱明杰告诉记者。

  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了刊发朱明杰论文的那一本《医学信息》(中旬刊),这一本杂志只有330页,但刊登了386篇论文。

  此外,合署两三位作者名字的论文经常可见,多的甚至有7位合署者。记者还发现,东北某医科大学的3位学生在同一期杂志发表了两篇文章,两篇文章前后相邻,只不过作者排名顺序做了变化。

  一期“鸳鸯刊”版面费约可达40多万元

  记者以投稿者的身份向一位负责为《医学信息》杂志组稿的论文代理询问,是否可以在同一期发表两篇文章。

  “只要论文是原创,通过审核就可以同时刊发。”对方回答。没等记者问下一个问题,对方便回复称:“2500字符内600元,5000字符是1200元,你自己挑。”

  依照《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第7期的目录,记者联系到了几位论文作者,他们都表示自己是交了钱之后才发表论文的。

  “论文收费和看病送红包一个道理,只有收了费才感觉论文发表有把握。”“我们需要发论文评职称,杂志社需要挣钱营生,各求所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记者采访到的几位作者都认为杂志广告收费发论文的现象不足为奇。

  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华北某县人民医院作者赵国强(化名),询问论文发表经过。“文章是我代王丽敏(化名)写的,我只是给同事帮个忙,王丽敏交了多少钱我也不清楚,但肯定是交钱了。”赵国强告诉记者。

  “一个版面800元,我交了800元发了一篇论文。”西南某市级医院的李虹(化名)说,与她一同署名的还有另外四位同事。“我今年要评副主任护士,虽然署了5个作者,但钱是我一个人交的,因为我是第一作者。”李虹告诉记者。

  今年8月在《医学信息》(中旬刊)发表过一篇论文的内蒙古某医院的陈大建(化名)告诉记者,“9月我还有一篇,交了两个800元。第一次交钱心里没底。但是没上当,交钱就给登,刊物也寄来了。”

  记者粗略计算,刊登朱明杰论文的那一期《医学信息》(中旬刊),如果每篇论文收费按600元计,一期刊登380篇,出“鸳鸯刊”的话,纯版面费收入便可达40多万元。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